近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在網上熱傳。該《報告》提出,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高達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僅擁有1%左右的財產總量。這個判斷是否正確,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的事,暫且不說。
令人感興趣的是《報告》對5類家庭消費模式的描述,勾劃了時下國人的眾生相:“貧病型家庭的消費水平最低,但其醫療支出的相對比重卻很高,這類家庭帶有貧病交加的特征。螞蟻型家庭以低水平消費為特征,就像辛苦積累的螞蟻。蝸牛型是負擔沉重的一類家庭,他們不大參與汽車、文娛和奢侈品的消費,而是把很大的一部分開支用于房租房貸、教育、醫療方面,而這些負擔就像蝸牛的軀殼限制了其他方面(尤其是享受性)的消費。穩妥型是中等消費的家庭,有一定的教育、文娛的消費。享樂型家庭有車有房的比例很高,是享受著相對高品質的、健康的物質生活的一族,各項消費水平均很高,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娛支出水平上明顯高于其他類型家庭,但其醫療支出的比重卻較低?!?br />
此份《報告》雖沒有提到旅游消費,但可以理解為包含在“文娛”等“享受性”消費中,因而對研究國民的旅游消費狀況頗有參考價值。貧病型和螞蟻型家庭的旅游消費能力勢必極低,即便旅游的話也是偶爾的、省吃儉用的一日游、近地游居多。蝸牛型家庭的旅游消費能力也很低,是廉價的大眾游的主體,旅游經歷較少又圖便宜,落入“零負團費”陷阱的往往是他們。穩妥型家庭應是國民旅游消費的主體,也是中檔旅游消費的主力。享樂型家庭無疑有較高的旅游消費能力,是高端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主力,在境外一擲千金、熱購奢侈品的大多是“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的“1%的頂端家庭”。
尚未看到《報告》全文,這五類家庭的比例各占多少是否有調查數據不得而知。筆者一直認為,目前大陸“金字塔”社會結構的狀況大致是:1/10的貧困人口,5/10的低收入群體,3/10的中等收入群體,1/10的高收入群體?!秷蟾妗返膭澐峙c筆者的估計是大體吻合的。由此推斷,目前大陸國民旅游(包括國內與出境)中的中等消費的主體,大體上是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城鎮人口),高收入群體(約1億多城鎮高收入居民)為高端旅游消費的主力,約占人口半數的低收入群體是低檔消費旅游的主體。旅游消費水平及其結構似應與國民收入水平與消費結構的整體狀態契合。
旅游界應從這份報告中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目前大陸的國民旅游究竟處于何種發展階段?旅游已成為生活方式一部分的居民有多少?如何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多層旅游需求?如何既“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特別是如何滿足占人口多數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旅游需求?如何處理高中低檔旅游消費市場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旅游開發、經營和推廣中細分市場群體?目前以高端消費為取向、以“旅游房地產”為名義的“旅游綜合體”、“旅游度假區”、主題公園、高檔住宿等“大項目”開發熱是否應降降溫?作為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門應該怎樣引導旅游產品的開發取向?作為旅游媒體應該如何引導社會輿論的導向?
目前,旅游界正在研究和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改革發展旅游的意見。此時此刻,讀讀這份《報告》,或許有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