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旅游
寺廟咖啡走紅,淄博燒烤爆火,菜市場小吃出圈……似乎只要稍微不留意網絡,就完全跟不上當今年輕人的旅游風向,但其實這些旅游形式一直都有,只是場景在進化、受眾在變化,體驗感也確實在不斷提升。隨著大眾對“詩和遠方”的不斷渴求,不僅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開始鐘情于身邊那些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生活場景,如社區菜市場、美食街區、鄉村大集等。今年五一期間,山東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場受到熱捧就是最好的證明。“菜市場旅游”這個稍顯生僻的詞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全民關注點呢?
汪曾祺先生曾說:“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與汪曾祺先生有同樣興趣的人并不在少數。云南省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黃林武對菜市場的熱愛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那時候有點錢就喜歡背包去旅游,通常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菜市場,看看當地人吃的是啥。”直到現在,他還是認為菜市場旅游是深度體驗,這種沉浸式旅游很有價值,“人才是最美的風景,看當地人的生活,是旅行中最美的一部分。”
黃林武告訴記者,做旅游計劃時,當地的菜市場是一定會列入的。以前出國的時候會買一本介紹當地情況的《孤獨星球》,再后來是提前上網做好攻略,關注點主要是什么好吃,當地的傳統美食是什么。如果是出差,突然多出一段空白時間,他也會趕緊上網查資料,將這點時間用菜市場填上。
有一次去成都,剛好多出半天空閑時間,他就找了個農貿市場吃吃老媽兔頭,逛一逛。他說:“雖然現在物流發達,看起來好像全國的農貿市場種類都很豐富,但還是有所區別,比如山東的大蔥就是比我們云南的大蔥好吃,我們的有點辣,山東的就是甜的。”
最近剛從云南昆明的一個農貿市場背回一兜蠶豆的羅女士告訴記者:“當時為了減輕重量,我還在酒店把殼給剝掉了,美滋滋背回來才發現長沙的菜市場也有賣,只是以前都是剝了殼的所以沒注意。”被家人“笑話”的羅女士表示自己去旅游就喜歡逛當地的菜市場,煙火氣十足,有種很踏實的感覺,“我之前去廣西北海旅游,也去逛了好幾次當地的菜市場,回家那天買了幾斤皮皮蝦,在民宿煮熟后帶回了長沙。長沙也有皮皮蝦,但那是北海的皮皮蝦,不一樣。”
南京的劉女士說,很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去拉薩的時候,就去了當地的菜市場,當時就是想看看高原上有哪些菜,結果發現和內地差別不大,物品比想象的要豐富。她還曾在三亞的菜市場買過當地的檳榔和水果。“只要周邊有菜市場這樣的地方,如果時間允許我都會去,主要是想看看當地的民風民情。”
長沙的趙女士去過江西廬山的菜市場,當時是因為住的民宿可以做飯。“感覺還挺好的,啥都有,價格實惠。雖然是在廬山上面,看起來沒那么高檔,但也有幾層樓,菜的品種很豐富。”她認為,游客對菜市場的要求應該不會比天天都要去的當地人高,作為游客,去菜市場主要還是想看看與自己的城市有什么不一樣。
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峰表示,菜市場是一個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之一,也代表了這座城市的文脈和生活,特別市井化。“現在的旅游越來越個性化、小眾化和興趣化,我覺得會有一部分人對菜市場這類旅游吸引物很感興趣,至少我知道的像法國人、英國人,他們就對菜市場感興趣。”
提到菜市場,可能在很多中國人的觀念中,仍然會和“臟亂差”“濕腥臭”等標簽聯系在一起。事實上,隨著城市旅游的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菜市場正在或者已經成為備受游客青睞的新興旅游景點,網上甚至出現了不同版本的網紅菜市場排名。
與一般菜市場的格局不同,北京赫赫有名的三源里菜市場更像是一條傳統的商業街。市場里面的商品種類齊全,天南地北、海內海外,只要跟吃沾邊的這里應有盡有。這里不但干凈整潔,而且充滿藝術氣息,不時還會有一些新書發布會、書畫展之類的文化活動。
古蕩農貿市場,則是浙江杭州最早的五星級明星市場,也是外籍友人體驗杭州風情的重要窗口,堪稱國內網紅菜市場的“鼻祖”。自2005年迎接第一個外籍考察團隊以來,先后接待了幾十個國家的政要及訪華代表團,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數百萬人次,還曾被杭州市評為“十大外國人喜愛的社會資源國際旅游示范訪問點”。
玉林綜合市場是成都市內著名的網紅街區之一。當年趙雷的一曲《成都》更是讓玉林路、小酒館等景點聲名遠揚,成為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無論在何種社交軟件上搜索“玉林菜市場”,都會跳出各種成都美食的高贊帖子。在這里,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傳統川菜的文化背景,還能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來了就不想走”的獨特魅力。
除了這些網紅排名榜單上的常客,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卞顯紅極力推薦了良渚農貿市場。“這是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良渚文化村里面的一個網紅菜市場,也有十幾年了,去年還進行了一次升級改造,個人覺得還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非常干凈。除了景區里面的菜市場,現在一些旅游特色小鎮里的菜市場也很吸引游客。”
據介紹,去年重裝升級后的良渚農貿市場,不僅地面干爽、攤位整潔、燈光明亮,還處處展現著良渚文化的元素,燈罩上的玉琮圖案,店鋪旁的特色裝飾,都讓置身其中的新老良渚人有著深深的文化認同。全面提升改造之后,良渚農貿市場還增設了顧客休息區、熱水供應、輪椅租借、環保袋售賣、多媒體設施等,人性化的設施為經營戶和顧客帶來了更多便利。
楊彥峰認為國內比較知名的還有云南大理的三月街,記者此前去大理旅游時,被一再推薦的也有三月街。據介紹,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是大理地區傳統的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有著“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的盛譽。今年的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恰逢五一假期,在位于蒼山中和峰下的三月街傳統街區共設置了9個功能展區,傳統的中藥材、紅木、汽車、小吃等展商入駐街區,千人吃雞長街宴、燈光夜市、有風集市、圍爐煮茶等活動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流水般涌入。
楊彥峰告訴記者:“在被稱為‘宇宙中心’的山東曹縣,去曹縣大集喝羊湯喝早酒已經變成了一個挺重要的體驗項目。還有昆明最大的菜市場之一的篆塘菜市場,現在也變成了一個聚集美食和新奇物件的聚集點,有句話叫‘不知道吃什么就去篆塘走一走’。”
作為昆明人的黃林武也表示,自己平時沒什么事最喜歡逛的就是家附近的大觀篆新農貿市場,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說:“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地方,就是當地的菜市場。”菜市場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展現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歷史傳承和人情世故,更蘊含著這座城市的人文內涵與獨特魅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國內有不少類似三亞第一市場、廈門第八菜市場這樣的網紅熱門打卡地,也有類似浙江衢州市市場監管局、市旅游委聯合授牌的農貿市場景區示范點,但還是缺乏像日本東京筑地海鮮市場這類游客必去之地的旅游吸引物。采訪過程中,除了菜市場發燒友黃林武,幾乎沒有人會將菜市場列入必去的選項,大多數人只會在有空閑的時候就近選擇一個菜市場逛逛。
即便是覺得逛菜市場比逛景點更有意思的黃林武也坦言,雖然現在國內的菜市場沒有以前那么臟亂差,但和國外比還有一定距離。“印象最深的就是泰國的農貿市場,幾乎每一個菜市場攤位都干干凈凈,尤其是攤販都特別熱情。我們在一個攤位買東西,另外一個攤位賣的是同樣的東西,看到這邊忙不過來攤主便會主動過來幫忙打包,幾乎沒遇到有因為搶生意或者沒做成生意而給臉色的。”他說,“還有一點就是,泰國的農貿市場不管大小,都會有兩三個咖啡館,有的可能占地面積也就兩三個平方米,也就剛好容下一個咖啡機配一個咖啡師,但整個感受就完全不同。”
黃林武認為,既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愛逛菜市場,而昆明作為知名旅游目的地也有不少很好的菜市場,政府部門除了在宣傳上多做點事情,也應該在菜市場的商家身上做點文章,比如培訓。他說:“菜市場要成為旅游目的地,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旅游形象。”
卞顯紅介紹,浙江其實在這方面做得挺好的,基本會考慮到游客的需求,將農貿市場按照旅游場所來進行打造。他建議各地在旅游線路的設計上,可以考慮加上當地非常有名的菜市場,以及專業批發市場。“國家提出發展‘后備廂經濟’以來,我們現在特別注重農土特產品,包括生產加工銷售等,這些也不僅僅是在游客中心或者一些旅游場所可以售賣,在城市鄉村鄉鎮的農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等,都是可以作為旅游商品來進行售賣,所以這些場所就應該按照旅游場所來進行打造。”
楊彥峰告訴記者,現在的菜市場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臟亂差的代表,有的地方甚至在做智慧菜市場,就應該將菜市場像工業旅游那樣打造出來。“比如像北京的新發地就有十幾個專業市場,只是它對游客的友好度還不足,也沒有像工業旅游那樣的動線,其實這種菜場完全可以做出供參觀的游客動線。作為亞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場,新發地本身的吸引力和內容還是非常豐富的。還有像山東壽光的蔬菜市場、煙臺早上的魚貨市場,吉林長白山的山貨市場,這些雖然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還挺紅火,但還遠遠不能成為吸引廣大游客的旅游吸引物。”
楊彥峰認為,只要對游客有吸引力,就符合旅游資源的吸引力要求,就可以拓展為旅游吸引物,發揮它作為旅游資源的作用。“如果覺得自己城市的菜市場已經具備條件,就可以考慮把菜市場加入到旅游線路當中。如果是旅行社組團旅游,一般都會有自由活動時間,導游可以把菜市場推薦給游客。另外,政府部門也可以在宣傳推廣時將菜市場納入其中,比如在旅游宣傳小冊子、旅游地圖上,將當地特色菜市場做出標注和介紹,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同時,地方政府也要加以重視,可以有選擇地對有條件進行參觀的菜市場進行一部分改造,設置一些對游客友好的導覽牌、介紹牌,公布投訴電話等,將基礎設施一步步做起來。”
雖然隨著短視頻社交平臺的興起,菜市場旅游正在逐漸被人們了解并付諸行動,但是采訪過程中,記者還是明顯能夠感受到大家對“菜市場旅游”這個名詞的遲疑。
不過短暫的停頓之后,受訪者大多數對此話題表現得興致盎然。采訪過程中,黃林武的一段經歷讓記者印象深刻。他說因為愛吃泰國菜,10年前曾經休假9天,特意前往泰國學習做菜。去之前先在網上報名即可,僅清邁就有幾十家專門教游客學做菜的一日游、三日游等旅游產品,流程基本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老師會開車到酒店,接上學生們先一起去菜市場。在菜市場,老師會先教大家詳細辨認泰國特有的一些香料,還有制作泰餐必備的一些食材,然后給每人一張紙條去買當天教學要用到的食材,再帶大家去一個類似鄉間別墅的地方現場教學。學生們先在教室里看老師現場操作,然后再去外面的露天大廚房自己動手。每人一個灶臺,做完以后再進教室學習第二道菜、第三道菜,中午就吃上午學做的這3道菜。下午再學習兩道菜,晚餐吃完后,老師會開車再將大家送回各自的酒店。他說那時候一天的課程才1000泰銖,合人民幣也就200元左右,出去旅游吃這些菜也差不多需要這個價格。記者近日上網搜索“泰國 學做菜”關鍵詞,彈出不少相關網頁,有不同價位的選擇,大約在3000泰銖左右,同時記者還搜索“中國 游客 學做菜”關鍵詞,并沒有搜到相關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