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支持
聊城市旅游攝影協會
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與鑒定中心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未來將全面統籌省內的行業文物鑒定、涉案文物鑒定等工作,與省內外的鑒定機構、科研院校就文物鑒定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加強聯動合作。
近年來,山東堅持以開放思維推動文物保護。面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以及公眾的訴求,齊魯大地強化政策“提前量”,吸引民眾走進文博單位,提升文物相關領域研究水平,以“打開天窗說亮話”的姿態,營造全社會關注文物工作的氛圍。
以前,社會各界的文物保護意識與現在有很大差距。加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速度快,一些施工單位為“不找麻煩”,對工地區域的考古向來抱有“警惕”的心態。更有甚者,在施工期間挖出文物,怕耽誤工期,干脆就地掩埋或者蓄意破壞。
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提高建設效率,德州市對基本建設工程中的考古工作進行流程再造,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由土地出讓之后、建設單位動土開工之前,提前到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之前。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于吉軍介紹,這樣可以提前發現并保護地下文物,避免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因發現文物而停工,從而降低建設項目前期運作成本。
圍繞構建文物保護的四梁八柱,過去幾年山東省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出臺系列舉措和指導性文件,讓社會各界充分認清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2021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在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統籌劃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水下文物保護區、地下文物埋藏區、城市紫線等歷史文化保護線,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嚴格保護。
濟南市歷城區唐冶中路3277號坐落著多家山東省直文博單位,如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這里不僅有科技范兒十足的文物修復實驗室、水下考古展示空間,不遠的將來還將建成考古博物館。
“上千年的棉麻制品如何拼接?”“青銅器表面的銹斑怎樣除掉?”“為什么文物修復還要使用設備儀器分析成分?”……在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與鑒定中心的文物修復實驗室,前來參觀的中小學生經常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與鑒定中心主任王斌說,很多孩子走進實驗室后感到不可思議。他們以前認為文物不需要修復,或者修復就是“用膠水粘起來”。真正看到修復現場,大家感受到了文物保護的復雜性以及國家對這項事業的重視。
在臨沂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展柜中的竹簡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觀賞。為給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今年元旦假期推出《文物音樂會》,用民族樂器演奏“武經冠冕”《孫子兵法》、“兵學遺珍”《孫臏兵法》等相關的曲目。
“以前孩子覺得看展覽很枯燥,現在不一樣了,周末主動要求來博物館。”臨沂市學生家長董自薈告訴記者,近些年,臨沂市的博物館普遍注重融合創新,照顧年輕人、少年兒童等重點群體的觀展偏好,也讓大家進一步提高了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近期,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組織《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新書首發式。聽聞消息的部分高校圖書館第一時間打電話聯絡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希望采購一批書,作為師生了解、研究山東海洋文化的參考資料。
“本書每類每處海防遺址均從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保存現狀、歷來工作、文獻記載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部分遺址還結合調查資料、文獻和衛所官兵家譜記載,考證出其古籍中記載的名稱。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介紹,歷史研究是文物保護的重要一環,也是推動遺產“活”起來、增強公眾關注度的有效舉措。
近年來,山東在文物保護過程中注重發揮研究與傳播平臺的作用,通過出版書籍、召開座談會、制作多媒體展播素材,變枯燥無味的文物知識為可觸可感的“小常識”。
跋山遺址考古發掘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跋山遺址是山東省境內少有的極具研究價值的舊石器遺址,其發現填補了山東及中國北方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