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湘西小城,除了沱江、吊腳樓和溫柔的苗族少女,如今已成為文藝青年們邂逅愛情之地。
環境
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無不具古城特色。古城以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機勃勃。鳳凰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虹橋,原名臥虹橋,歷史悠久。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采用紅砂條石筑砌,既有軍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鳳凰古街兩邊建筑飛檐斗拱,店鋪陳設著琳瑯滿目的民族工藝品,濃濃的古意古韻,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鳳凰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歷史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中國第101座歷史文化名城。
藝術
文學巨匠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涉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蕩氣回腸,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自稱“刁民”的書畫大師黃永玉,走遍了世界,卻固執地用一座匠心獨運的“奪翠樓”書寫他濃烈的戀鄉情懷。所以在鳳凰,緣于對文學家的景仰,你可以去中營街看看沈從文故居和聽濤山上的沈從文墓地;緣于對著名美術家的神往,你可以去看看黃永玉先生修葺的“奪翠樓”……
民族
鳳凰是多民族聚居縣,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漢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來本縣居住的其它民族組成,其中以苗、土家、漢三族為主,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的73.26%,漢族10.75萬人,占27.74%。苗族為本縣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與漢雜居。
節日
鳳凰古城主要的節慶有:
七月半鬼節:每年農歷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過趕年: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即月大是臘月二十九,月小是臘月二十八,因此叫做“過趕年”。傳說明嘉靖年間,土家族人在年關時接到朝廷赴蘇淞協剿倭寇的圣旨,為不耽誤戰機,土家族人決定提前一天過年為抗倭官兵送行。由于土家族官兵及時趕到前線,戰功卓著,榮立“東南第一戰功”,后人為了紀念這個很有意義的日子,提前一天過年便成了習俗。
三月三苗族情人節:三月三日這天,苗族姑娘都換上節日盛裝,年輕的小伙子則口銜木葉成群結隊地來到歌場,慶祝春耕播種的同時,大家還在人群中尋找心上人。當有苗族小伙邀請姑娘對歌時,姑娘如果沒有接歌,男士則要主動退出,另找別的姑娘,如果姑娘接了歌,則說明姑娘對小伙也情投意合,兩人則可以繼續對唱情歌。
四月八祭祖盛典:“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預定的地點跳鼓舞、對山歌、上刀梯、表演刀槍箭術,以表對先烈的懷念和繼承先烈遺志的決心。
六月六苗歌節:“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鳳凰苗區有苗族青年天靈射殺皇帝的傳說,這個傳說與《苗族文學史》中的《田螺相公》內容完全相符。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鳳凰山下,吹哨吶、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禱吉祥,祈禱幸福,祈禱未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