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清真寺
拉薩有五座清真寺。兩座位于布達拉宮西3公里的“卡基林卡”,這里原是拉薩回民的一個聚居點,有回民住宅、墓地和兩座清真寺。其它三個清真寺為河壩林清真寺、繞窗巷清真寺和多底清真寺。
簡介
拉薩有五座清真寺。
兩座位于布達拉宮西3公里的“卡基林卡”,這里原是拉薩回民的一個聚居點,有回民住宅、墓地和兩座清真寺。藏語稱回族為“卡基”。相傳17世紀,一位從克什米爾來藏的穆斯林阿訇,向五世達賴喇嘛要求落腳之處,達賴派人在落多橋“射箭賜地”,讓回民居住,故卡基林卡又叫“強達康”(強,即遠處;達,指箭,即箭飛越的地方)。卡基林卡建有兩座清真寺,一東一西,相距只有幾十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寺南為一片林卡,系回民墓地。墓地不設墳丘,僅在墓穴上臥放花崗石墓碑一方,碑文系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拉薩其它三個清真寺為:河壩林清真寺、繞窗巷清真寺和多底清真寺。其中河壩林清真寺是拉薩最大的清真寺,位于拉薩古城東南,始建于 18世紀中葉,后焚于火,現在建筑為1959年重建,建筑群山牌樓、禮拜殿、邦克摟、浴室、水房、學校、林卡組成,設有三進院落,禮拜殿朝東,分內殿、敞廳、月臺等。敞廳內懸有一塊“清真古寺”匾額。林卡位于禮拜殿之西,有槐樹、核樹、蘋果樹和柏樹等。環境寧謐清幽。建筑多采用藏族傳統形式,圓形拱頂、尖塔,圍墻均用鑿刻的方形巖石壘砌,殿內采用伊斯蘭教習用的花草紋圖作裝飾,藍色作基調,樸素簡潔,帶有濃郁的宗教與地方建筑藝術相結合的明顯特色。
拉薩清真寺小史
清康熙、乾隆年間,伊斯蘭教隨印度、克什米爾、尼泊爾等地的穆斯林商人傳人西藏。西藏共建有6座清真寺,分別為拉薩小清真寺、卡基林卡東清真寺、卡基林卡西清真寺、河壩林清真寺(大清真寺)、繞賽巷清真寺和朵底清真寺。到2002年,西藏共有清真寺4座,伊斯蘭教信徒3 000余人。
拉薩小清真寺
20世紀20年代專門為在拉薩做生意的克什米爾、拉達克、不丹、尼泊爾、英國等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做禮拜而籌資修建。位于八廓街南部。小清真寺的主體建筑禮拜堂坐西向東,為一藏式建筑。禮拜堂16柱,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門口處兩排柱子高0.7米,托起高側天窗。堂內為木質地板,并輔以長條卡墊。禮拜堂西壁正中央,筑有寬0.9米、深0.82米、高1.9米的壁龕,內掛絲織阿拉伯文古蘭經一幅,龕左右兩側分別掛有兩幅編織的麥加天房圖壁毯。壁龕北側置一木制座椅,為阿訇講經之座。禮拜堂可容納150人。
卡基林卡清真寺
卡基林卡清真寺分為東、西兩座清真寺
卡基林卡,藏語意為“回族園林”,是拉薩回民的一個聚居點。初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位于拉薩市西郊。卡基林卡有2座清真寺,一東一西,相距幾十米。東清真寺禮拜堂呈長方形,面積105平方米,有15間房,內部凈高2.3米,神龕的北側為“明巴爾”,為阿訇講經的地方。西清真寺禮拜堂坐西朝東,面積近193平方米,6間已毀,1970年4月重建,面積68平方米,神龕位于西壁正中,堂外有敞廊,2000年再次進行翻建裝修。回民墓地南北長32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6.4萬平方米。保存墓碑23通,其中清代碑16通,民國碑1通,現代碑6通。清代碑的碑文中標明墓主籍貫的有5通。
河壩林清真寺
拉薩地區最大的清真寺。又稱大清真寺。位于拉薩市東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規模不大,建筑面積200余平方米。乾隆五十八年(1793)進行了維修和擴建。1959年西藏發生叛亂,大清真寺被毀,次年集資重建。大殿(禮拜堂門)上懸掛的“清真古寺”橫幅匾額就是重建竣工時所制。大清真寺總面積約2 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 300平方米。整個院落東西長、南北短,平面布局不很規則。主要由大門、前院、宿舍、宣禮塔、禮拜堂和浴室等組成。大門北向,系牌樓式木結構,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上書“清真寺”金字橫額,并飾有彩繪、雕刻。大門內為四合院,面積380平方米。西進過道門上懸掛大匾一方,額書“至教永垂”。大清真寺的主體建筑禮拜堂建在高1米的臺面上,坐西朝東,共13柱,東西長22.6米,南北寬12.6米,建筑面積285平方米。禮拜堂西壁中央壁龕內懸掛絲織成的麥加天房壁毯。龕北側置放一木制座椅,為阿訇宣經之座。禮拜堂可容納2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