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成功的人曾經貧困潦倒。他們的成功可能只是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他們的成功故事,最好地詮釋了一個道理——
《每周電腦報》等多家IT報刊總負責人劉克麗,在業界有“IT第一名記”的美譽,你要是問起她成功的秘訣何在時,她會告訴你,成功從撿起地上的請柬開始。
1984年,已經34歲的劉克麗,放棄了長達10年的電腦專業的工作,隨同丈夫來到《中國電子報》社。開始,報社讓她打雜,一干就是三個多月。
一天,劉克麗在掃地時發現一張已踩臟了的請柬,這顯然是別的記者丟棄的。“我想出去采訪”,報社領導同意她去試試,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有電腦從業經驗的她很快成為行業里的名記,各類世界性的IT行業記者招待會上,第一個提問的總是她,提問最新穎的也是她。名氣大了,她干脆領頭創辦了《每周電腦報》,現在已成為報業界的一位女強人。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成功則是從撿起一份額外的業務開始的。
因為家庭貧寒,中學都沒有讀完的安德魯不得不走上社會,他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匹茲堡做一份送電報的工作,由于工資很低,他渴望能成為一名接線員,但是做接線員要求懂電報業務,為此,他晚上自學電報,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機子上練習。
有一天,公司忽然收到一份從費城發來的電報。電報異常緊急,但是當時接線員都還沒有上班,于是,卡內基立刻跑去代為收了下來,并趕緊將其送到了收報人的手中。這件事之后,他被提升為接線員,薪水也增加了一倍。由于接線員的工作相對輕松,卡內基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商業知識,這為他后來走上商業道路,并成為鋼鐵大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日本有位知名企業家叫中田修。年輕時,曾流落街頭,正當他第三次準備自殺的時候,他揀到了一張桑澤設計研究院的廣告宣傳牌。
看了設計院介紹后,他覺得干這個很有前途,于是重新振作起來,回到東京,成立了一個規模很小的設計院,取名叫“東京設計院”,專門為企業設計新穎的產品和促銷方案,相當于現在的點子大王或企業咨詢師。由于業務適銷對路,“東京設計院”成為日本一流的設計研究院。
后來,中田修以“東京設計院”為根據地,將業務拓展到更大的范圍,成立了日本“綜合經營企業”集團,中田修這個尋短見的年輕人終于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知名企業集團總裁。
筆者有位文友學的是采礦專業,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一家縣辦煤礦工作。數年后,煤礦瀕臨倒閉,這位文友正準備辭別親人去外地打工。碰巧有一天,他在一位親戚家串門時看到一張包東西用的廢報紙,上面刊登了一篇通訊,因為內容與他所在的縣有關,于是他要了這張報紙,拿回家詳細閱讀。
這篇通訊講的是他所在的縣新任縣委書記重視人才,破格提拔多名青年科技人才的故事,其中有一位食品專業的大學生,已經在深圳打工,只是向這位書記寫了一份自薦,即被召回,并破格提拔為縣麻雞研究所所長。
筆者的這位文友雖然是煤炭學院畢業,卻在全國各地發表各類文章上百篇,于是他也給縣委書記寫了一封自薦信,結果,被調到縣廣播電臺擔任編輯,三個月后又調到縣委宣傳部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成為一名公務員。
在宣傳部工作期間,他勤奮工作,閱讀了大量的經濟理論專著,為全國各類報刊撰寫經濟理論文章,成為報刊界頗具知名度的撰稿人。去年有四家新聞媒體向他發來邀請信,他選擇了其中一家,成為一名專職記者,加上業余撰稿的稿費,收入頗豐。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故事的主人公們用不同的故事詮釋了一個道理:成功就是你比別人多一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