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陜會館,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古運河西岸,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帶動了聊城經濟。便利的交通使經濟、文化空前的繁榮昌盛,當時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會”的美譽,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業興隆,山陜會館就是當時由山西和陜西商人為了“祀神明、聯桑梓”而建立的。
線路分類: [博物館]
景點地點: 國內
本站推薦:
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帶動了聊城經濟。便利的交通使經濟、文化空前的繁榮昌盛,當時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會”的美譽,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業興隆,山陜會館就是當時由山西和陜西商人為了“祀神明、聯桑梓”而建立的。
“聯桑梓”是聯絡同鄉之間的感情,逢年過節時商人們在會館集會搞一些活動慶祝節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國時智勇雙全的關羽,所以會館的俗稱就是“關帝廟”。
因為關羽是山西運城解州人,作為他的老鄉,商人們認為關公可以蔭蔽他們平安、發財,所以要拜祭他,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會館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慶十四年,工程耗時66年,費白銀60465.69,面積只有五畝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緊湊,雕刻精美,堪稱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門,是會館的大門,三間牌坊式門樓,上方懸掛的豎匾“協天大帝”,是說關公是協助上天統御萬眾的神。下方的木質浮雕垂花門罩,雕刻著白象、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駱駝、麒麟等佛教吉獸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大門高3米,寬2.3米,兩側的對聯是歌頌關公的,“本是豪杰作為,只此心無愧圣賢,洵足配東國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意思是說:關公的所作所為己經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賢相比,也是無愧的,足可以和東方魯國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關公并沒有那樣做,但他的浩然正氣卻能夠充塞于天地之間,早已成為最完美的人了。對聯將關羽的地位放在頂點,以和孔子相匹配,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兩邊的小門上方各有石刻匾額一方,體現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說做人應該行為中正;“蹈和”是講接人待物應該和氣,在這里也可以體現出商人講究和氣生財的處世哲學。
小門兩邊是磚砌八字影壁,刻有“精忠貫日,大義參天”,是對關公一生的高度評價,由此也可以表明會館是一座關帝廟的宗旨。
在戲樓的后山墻上,刻著“岑樓凝霞”四個字,意為戲樓雖然不大,但雕刻和繪畫非常精美就像彩霞一樣。山墻中央有一條直通庭院的甬道,甬道旁邊有兩幅大型石刻版畫,左為松鶴延年,右為福祿發財,表現了商人對多財多壽的愿望。版畫是石刻插屏架的形式,紋飾有小獅子、牡丹、石榴、鳳凰、寶瓶和象征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臘梅,均為我國傳統吉祥圖案。這兩幅版畫因為正對兩個小門,所以同時具有照壁的作用。石刻作品的上方,各有磚雕垂花門罩,刻有麒麟、飛鳥等圖案。
在戲樓的后山墻和山門之間,有一座承前啟后的建筑---遮雨過樓,它的作用是下雨天遮雨用的。有四個木質倒垂蓮花座,每個蓮花座的花心有一枚鐵環,在節日時懸掛宮燈,以顯示節日氣氛。站在過樓下,向兩邊可以望到南北夾樓和鐘鼓二樓。
夾樓是當年演員唱戲時化妝休息的場所,樓下各有門以便于人們通行,門媚上刻有“望海”“對岳”,是以此表達商人們高瞻遠矚,站在這兒可以看到泰山和東海。鐘鼓樓均為建于磚石方臺上的二重檐歇山十字脊方形樓閣。
鐘樓門楣上書“振聾”,石柱上刻著“其聲大而遠,厥意深且長”意思是說:這鐘的聲音高而且悠遠,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意味深長呢?
鼓樓上刻的“警聵”是和“振聾”相對仗的。對聯是“當知聽思聰,豈可耳無聞”,意思是:因為這鼓聲,人們都己變得耳聰目明了,難倒你還沒聽到嗎?
鐘鼓樓的設置,體現了神廟的晨鐘暮鼓之習。古代的寺院通過早晨的鐘聲、晚上的鼓聲來提醒眾生,不要怠聵,不要迷惑來感悟人生的真諦。
戲樓是三間臺口,兩層結構的一座建筑。
瞻下的額枋是木質透雕作品,原材料是整一根完整的木料,雕刻、刨光、彩繪之后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刻有花開富貴、龍鳳呈祥、三星高照,表現了商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戲樓的四根石質方柱上刻有對聯,內側的是“宮商翕奏,賞心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駿馬,高帆順風。”上聯中的“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是四大喜事中的頭兩件。古時候人們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早逢干霖,他鄉遇故知”,而下聯中騎著高頭駿馬在平坦的大道上飛奔,乘坐著掛著高帆的船在河中順流而下,這是兩件人生快事。對聯是說:“吹奏著和諧的音樂,人生最賞心的事情是高中狀元之時和洞房花燭之夜;在人生舞臺上,每個人扮演著各種角色,最快意的事情是坦道駿馬時和高帆順風時。
外側的對聯是“結五萬春花,奏雅宣和,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無戾風騷稱杰構;譜大千秋色,鏤金錯彩,有禪世教既奇觀。“有兩層意思:一是戲樓的雕刻和繪畫非常美麗,遠望上去象五萬朵春天綻放的花朵;二是形容戲樓上演唱的劇目,對于人們是起著勸人向善、健康有益之作用。
戲臺迎屏大柱上刻有對聯“響遏行云,一曲笙簧欣樂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意思是:響亮的音樂使流云也停住傾聽,人們用歡快的樂章慶賀安居樂業的景象;歌唱著高雅的樂曲,百姓們載歌載舞地歌頌著平安的生活。
戲樓的二樓是拜神的場所,開戲前拜戲神,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關公單刀赴會和生日的時候拜祭關公,以表示商人的虔誠和敬意。
戲樓建筑特點最明顯的表現在其頂部,一般的古代建筑頂部多是四個挑角,而戲樓頂部卻向東北、東南各伸出兩個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個挑角,便整個頂部形成十翼角,看去如鳳凰展翅,似俊鳥爭飛,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氣勢。外觀令人嘆為觀止,而內部的結構復雜具有難度,這一點從全國來講都是非常少見的。
院內的兩棵古槐已有四、五百歲的樹齡,是明朝的古樹。當年建會館時,山陜商人買下了這塊民宅,當時就有這兩棵槐樹,商人們取其中間位置作會館的中軸線,所以會館是明顯的左右對稱的古代建筑,并且和兩棵明槐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位于院落的南北兩側的建筑是南北看樓,各面闊五間,上下兩層,是人們聽戲的場所。
大殿前兩頭石獅,各高3.25米,由底座、須彌座、石獅三部分組成。居左的雄獅目視前方,神態威武,腳踏繡球,意味著雄獅掌握至高的權力,俗稱“獅子滾繡球”;居右的雌獅目光朝斜下方,神態溫順和氣,腳踏子孫昌盛象征的小獅子,俗稱“太獅少獅”。獅子下面刻有精美的圖案,是佛教八寶:劍、杵、鈴、琵、傘、塔、缽、印。須彌座上則刻著花瓶、石榴、瓜果、小鹿、麒麟以及鳳凰牡丹、鸕鶿荷花、彩蝶菊花、喜鵲、臘梅等春夏秋冬吉祥圖案。用于表現“平平安安、多子多孫、福祿綿綿、四季吉祥”的含意。
關帝大殿即正殿,面闊三間,正殿前檐下懸掛著刻有“大義參天”四字的巨幅木匣,前廊有四根石質方柱,刻有楹聯兩對。內柱的陽文楹聯為“偉烈壯古今,浩氣丹心,漢代一時真君子;至誠參天地,英文雄武,晉國千秋大丈夫。”意思是說:關羽的偉大功業震撼著古今,影響著歷史,他的浩然正氣和赤誠忠貞之心,使他成為漢朝一世品德最高尚的人,而他杰出的文才武略也使關公成了山西一帶千古傳頌的偉人。
外柱的陰文對聯是“非必殺身成仁,問我輩誰全節義;漫說通俗致用,笑書生空讀春秋。”意思是:何必空喊殺身成仁的口號,問問我們當今這些人,誰能像關羽那樣做到節義雙全呢? 別說你能通曉經典并能盡其功用,實質上和關公相比,你不過是空讀經書罷了!兩幅對聯都給予關羽高度評價。
檐柱上方有三塊木質透雕額仿。
中間一塊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人,是道家始祖。他的兩側分別雕刻八仙,南側為鐵拐李、何仙姑、張果老、呂洞賓,北側為漢鐘離、韓湘子、曹國舅和藍采和。在這里雕刻八仙,表現了商人希望能像八仙過海一樣,各顯其能,多多發財。
左邊額枋刻有“神仙傳”的故事。“神仙傳”中“藍柯山”的故事是這樣的:古時有個柴夫打柴時觀看兩個老人下棋,并吃下了神仙吃剩的桃核,下山后發現一切都己改變,他的斧頭把柄已經腐爛,村里的人他都不認識了,打聽之后才知道山下己經過了好幾百年的時光,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他遇到的是神仙,吃下的是仙丹。這就是“天上一日,人間千年”的故事,反映了人們對人生短暫的遺憾。
右邊額枋刻有行孝圖,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從左向右為:《哭竹生筍》,其意思是說:晉時有一個叫孟宗的人,少年時就死了父親,母親年老而有病,那年冬天,生病的老母忽然想吃竹筍煮的湯。天寒地凍,哪兒有新生的竹筍呢?孟宗一時無計可使,心里焦急,便跑到竹林里去抱著竹子痛哭流涕。最終孝心感動了天地,一剎時竹筍便從地上破土而出。孟宗萬分驚喜,便將竹筍拿回家中,并用竹筍做湯獻給母親。母親吃過之后,本來很重的病竟然立刻痊愈了。
《扇枕溫衾》,其意思是說:后漢有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便失去了母親,為此他哀思綿綿,十分憔悴,同鄉鄰里都稱贊他是個孝子。許多事情都由他親自去做,從來不怕辛苦。夏天暑熱,臨睡前他總要拿把扇子,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冬天寒冷,每到晚上,他便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床被焐熱,而后才讓父親入睡。雖為童子,但卻有如此孝心,實非一般童子所能為。相傳,這件事在當時曾得到了太守劉護的表彰,并且劉護曾把他收為門徒,與別人區別對待。
《懷桔遺親》,其意思是說:三國吳人有個叫陸績的人,才六歲,于九江去見袁術,袁術便拿出桔子來招待他。在吃桔子時,陸績趁袁術不注意,便悄悄地拿了兩個桔子揣入懷中。不料,在回歸拜袁術時不小心,雙桔從懷中掉落地下,正被袁術看到,袁術便開玩笑說:“小陸郎作賓客,怎么懷藏桔子呢?”陸績立刻跪在地上答道:“我母親最喜愛桔子,我想拿回家送給她吃。”袁術聽了這些話感到大為驚奇。
《為母埋兒》,其意思是說:西漢河內溫人郭巨,家境貧窮,生有一個兒子,才三歲,郭巨的母親十分疼愛他,省下自己的口糧給小孫子吃。郭巨感到很不是滋味,便對妻子說:“家里貧窮,不能很好地供養母親,現在小兒子又分吃了母親的口糧,為什么不把這小兒子活埋掉呢?孩子我們可以再有,母親卻不可再有第二位了。”妻子不敢違背郭巨的意愿,郭巨便親自挖坑,準備為母埋兒,當坑挖到三尺深時,忽然露出一塊很大的黃金,黃金上面還寫著紅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聞雷泣墓》,其意思是說:三國時魏人王衷,事親至孝。他的母親生前最怕天上的雷聲,母親去世以后,埋葬在山林里,因為母親生性怕雷,每遇風雨天,王衷只要聽到天上有雷響之聲,就立即跑到母親的墓旁,并跪在那里對母親說:“有我王衷在這里,母親您不要害怕了”。
《恣蚊飽血》,其意思是說:晉時有一個叫吳猛的人,八歲,因家中十分貧窮,連蚊帳都買不起。每到夏天蚊蟲多時,吳猛為了孝敬父母,都任憑蚊子在自己身上叮咬,讓蚊子喝飽了自己的血,蚊蟲再多他也不去驅趕,直到蚊蟲吃飽不再咬人,然后再請父母安歇,這樣蚊子也就不再去咬父母了。
《臥冰求鯉》,其意思是說:西晉時臨沂有個叫王祥的人,因早年喪母,曾和繼母朱氏一同過活,因為朱氏生性不慈,故在王祥的父親面前常說王祥的壞話,致使父親的耳朵也軟起來,從此朱氏對王祥便耍起歹心。有一年冬天,大雪封門,地凍天寒,朱氏真的病了,此時父親便忙里忙外,請醫調治,而朱氏卻趁此機會,命王祥到河中去取鯉魚為她暖胃。王祥來到河岸,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只見河水冰封,為了暖化堅冰,捕魚給母治病,他便脫掉衣服赤條條臥在冰上,結果孝心感動了天地,冰凍忽然自解,雙鯉躍出。然后,王祥便將魚拿回家中供給了繼母。畫面上那個站著的人便是王祥,他正懷著喜悅的心情觀看鯉魚躍出。
孝悌觀念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二十四孝》最早見于元代,流傳版本各有不同,但內容是一致的,以孝道來對子女進行教育和約束,以現代的教育眼光來看,有精華的一面,也有糟粕的一面。
進入大殿,便可以看到三尊神像。
原有的神像在解放前毀于戰火,現在的神像是1990年還原復制而成的泥塑像。
中間是頭戴十二旒冕,手捧鎮圭,身穿龍袍的關圣帝君,兩側分別為周倉和關平。
關羽生前以忠義聞名,被封為漢壽亭侯漢前將軍。死后被追封為“壯繆”侯。后來各朝各代的皇帝希望人們學習他的忠義為自己的封建統治王權服務,所以對關公的封號也是非常多的。有對聯寫得好“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從中我們不難了解,各代王朝、儒、釋、道三界對關羽的推祟到了何等高度。所以,這兒關公神像的皇帝打扮是有歷史依據的,同時也表現了山陜商人對他的崇拜之情。
另外,在我們印象中,關羽是臥蠶眉、丹鳳眼、面如重棗的美髯公,眼前的神像為什么卻是黃臉的呢?這里呢,有一個傳說故事。
相傳關羽本姓馮名賢,出身鐵匠之家,一身好武藝,好打不平。后來他打死了解州城惡霸“解州虎”,流亡在外。來到漳關,官府緝拿他的文書畫像己張貼在城門上,危難關口,馮賢打破鼻子把血涂了一臉,故作瘋顛之狀,指關為姓,出關而去。可是當他想洗去臉上的血跡時,卻怎么也洗不掉。從此,黃臉的馮賢便變成了紅臉的關羽,這里的神像,也算是還他本來面目吧!
位于會館的最后一層院落的建筑是春秋閣,高兩層,嘉慶十四年完工,是會館最高大的建筑。春秋閣的額枋均為木質透雕,內容主要為三國人物、民間故事、牡丹龍鳳、瓜果等圖案。造型逼真生動,栩栩如生。閣下原供有木雕神像,閣上有關公挑燈讀春秋的神像和其生平連環畫,但均毀于戰亂。只有閣上墻壁還鑲有一幅關羽坐式線雕像,線條流暢精美。春秋閣的興建正是為紀念關公挑燈讀春秋這一典故而建的。
會館的大小石碑共有十八塊,完整地紀錄了從買地、興建到歷次重建所花費的每一筆銀兩開支數目、捐銀兩的商號的名稱及捐銀數量,對于研究會館的歷史來源是非常重要的。
南碑亭以西的磚墻上依次鑲有五塊捐金開支碑,東數第一塊是嘉慶十五年四月的“會館功竣歷年進出銀兩開列碑”,第二塊是道光二十五年一月的“重建山門、戲臺、左右二門、南北殿、小鼓棚、重修春秋樓及建立旗桿、獅子碑使費開列碑”,第三塊是同治六年八月的“重修旗桿大門一切使費與司事之家暨眾號樂輸銀兩咸列碑”,第四塊是同治十三年立的“舊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記”,第五塊是光緒二十年的“重修建山門外石欄桿序碑”。
南碑亭里豎立的四幢石碑,西數第一幢為嘉慶十四年立的“重修關圣帝君大殿、財神大王北殿、文昌火神南殿、戲臺、看樓、山門并新建饗亭、鐘鼓樓序碑”。第二幢是嘉慶十四年的“春秋閣碑”。第三幢是同治四年立的“山陜眾商會館續拔婪金碑記序”。 第四幢為嘉慶十四年立的“會館大工告竣碑記序”。
在碑亭的西墻上鑲著一塊乾隆八年的“山陜會館置買園地闊步數目,四至及買價畫字稅契碑”,內容是這樣的:其地東西長四十三步,南北闊三十步,東至河涯,西至官街,南至大王廟,北至魏宅,四至分明。又后門南角園基一段東西長十二步,南北闊十一步,零三小尺,東至廟后,西至宮街,南至小街,北至本館,四至分明亦載于契內。共買價,白銀812兩整,外畫字銀24兩,其園基自來無糧。于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六日稅契粘尾。將紅契存于秋會匣內,年深日久,恐有遺失,因此立石。大清乾隆八年歲次癸亥中秋,吉旦。山陜眾商公立。從這篇碑文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山陜商人是做事嚴謹和善于保護自我權益的,所以會館建立至今二百多年,從未因土地產權和周圍的居民發生過任何糾紛。
而經過一些專家學者的考證,碑亭中四塊大碑的背面記載的商號捐贈的銀兩和其工程開支的總數是相等的,會館所花費白銀60465.69兩的數字就是從這里得出的,對于了解明清時的經濟情況是非常有價值的。
南大殿是拜祭文昌神和火神的地方,有四根方形石柱,柱身刻有祥云仙鶴和花卉圖案,正面刻有對聯“氣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壁; 功源濟水,居離宮位按兩丁。”午夜時遙望光芒四射的奎壁二星時,那就是文昌星所在;只要您保持好的商業道德,就可以功德無量,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而使大神安居在離宮中,這也能水火相濟而生財。“位南天以居尊神焰熒熒臨斗柄;領北極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光芒四射的大星位于斗柄所指的南天;文昌神所處的東方和北方相鄰。檐柱上方額枋均為木質浮雕,中間刻有首尾相接,神態各異的七只蘆雁和菊花,兩側刻梅花、荷花瓶、大香爐和茶壺。
北大殿,是商人祈求發財的地方。殿前有方形檐柱四根,和南大殿相同的是也以獅子、大象作柱基。柱身刻有花卉、圖案、對聯。“德兆阜財,奉萬國物華天寶;行以利涉,慶一時海晏河清。”商人有好的商業道德,會預示著發財,可以把天下珍寶都聚集過來;靠好的行為和太平盛世獲得利益,因此應該慶賀一世的天下太平。“位津要而掌財源,萬里腰纏畢至;感錢神以成砥柱,千秋寶載無虞。”處在水陸要沖又掌握生財之道,萬里之外的財富也可以全部隨身攜帶而來;感動了財神就可以扭虧為盈,千秋世代都可以有充足的財產毫無憂慮了。
山陜會館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布局緊湊,雕刻精美,所以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它雖然建在山東,但原材料和五大工匠均來自山西、陜西,因此會館具有濃郁的山陜兩省的建筑雕刻風格,也就使當時的商人們有了“如處秦山晉水之間”的感嘆!山陜會館不但反映了古代匠師們的高超技藝,而且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堪稱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