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城近似長方形,唯東南角向內凹進,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800米,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1973年和1981年,省考古部門先后對安平故城進行了兩次普查,發現城垣大部分夷為平地,僅東北角稍有殘存,高出地面2米,長約50米,系夯土建造,夯層厚20厘米,夯窩直徑5.5厘米。安平故城遺址,1984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線路分類: [城市風光]
景點地點: 國內 山東省 淄博市
本站推薦:
安平故城
安平城近似長方形,唯東南角向內凹進,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800米,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1973年和1981年,省考古部門先后對安平故城進行了兩次普查,發現城垣大部分夷為平地,僅東北角稍有殘存,高出地面2米,長約50米,系夯土建造,夯層厚20厘米,夯窩直徑5.5厘米。安平故城遺址,1984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安平故城,位于齊國故城以東約3公里處,即今臨淄區皇城鎮皇城營村南。
基本內容
又名酅城、石槽城,位于臨淄區皇城鄉皇城村東南部。遺址南北2000米,東西1800米,面積3.6平方公里,基本呈長方形,唯東南角向內凹進。春秋早期,安平城為紀國的酅邑,《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襄公時,“伐紀,紀遷去其邑”,紀季以酅入于齊,齊改酅邑為安平。戰國時,田單封安平君,即此。秦滅齊后,改為東安平縣,屬齊郡。
1973年、1981年兩次全省文物普查發現,城垣大部夷為平地,僅東北角稍有殘存,高出地面2米,長50米。系夯土建筑,夯層厚20厘米,夯窩直徑5.5厘米。當地群眾曾在遺址東部挖出石基;在田單墓東南挖出漢瓦,上有花紋,長約1米,發現漏孔陶井圈,直徑1米,高0.6米,還曾出土過青銅器。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今地表多漢代遺跡。1984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安平故城西周時期稱酅(xī)邑,屬姜姓國家、立國于今壽光南部的紀國管轄,與齊國毗鄰。按理紀齊兩國應該和睦相處,引以為盟友。但終有一天,紀侯在周天子面前說了齊哀公的壞話,周王一氣之下,把齊哀公給烹殺了,從此兩國結下了仇恨。齊國在文公、成公、莊公和僖公之前,一直內亂不息,國力較弱,雖有報仇之心,卻無報仇之力。后來,紀國因腐敗而衰弱了。齊國逐漸強大起來。齊襄公即位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695年,齊國發兵攻打紀國,紀國遂向魯國求救。魯桓公積極出面調解,敵對情緒雖稍有緩解,然而齊國滅掉紀國的念頭卻一直未泯。兩年以后,即公元前693年,齊襄公再次打著替九世祖齊哀公報仇雪恨的旗號,興兵伐紀,一度占領了紀國三城,移其民而奪其地。齊襄公七年 (公元前 691年)秋,齊國發兵吞并紀國,紀季在無奈中把酅邑獻給了齊國。戰國時,齊國將酅邑改稱安平。后田單封安平君,即此。秦滅齊后,改為東安平縣,屬齊郡。
有關景點
安平故城附近有田單墓,其墓位于臨淄區皇城鎮皇城營村東南約700米、石槽村西約500米處。墓高約7米,南北長約26米,東西長約25米,并立有“田單墓”保護標志石碑。田單為齊襄王相,戰國末期臨淄人,家住安平城,是齊湣王的遠族,為管理臨淄市場的小官吏。他資歷淺、爵位低、名氣小,不被人了解、重視。公元前284年,齊湣王在位,燕國大將樂毅率燕、秦、趙、韓、魏五國大軍浩浩蕩蕩攻打齊國,勢如破竹。一向剛愎自用、暴虐無道的齊湣王,在失國后先后奔衛、投鄒和魯,皆不被收留,最后又回到莒地。田單和他的家族在逃亡中,截短車軸頭,并裹以鐵皮,使車窄而靈活,順利逃到了即墨。他在即墨,團結齊人,鼓勵大家堅守城池抗燕,又用火牛陣大敗燕軍,迅速收復了齊國失地,田單因復國功大,被封為安平君。田單死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被埋葬在安平故城。秦滅齊后,改為東安平縣,屬齊郡。
另有紀季墓在今臨淄區皇城鎮鄭家六端村中。清乾隆時,有紀季石碑,現夷為平地,碑碣無存;安平故城東有一古墓,當地群眾也傳為紀季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