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龍橋,俗稱“北大橋”,橫跨周村城區(山東淄博)淦河(俗稱濁河)之上,因淦河上游有“盤龍橋”、“舒龍橋”、“臥龍橋”等,諸“龍”匯聚,故名“匯龍橋”。該橋在解放后經多次維修,橋體堅固,橋面平坦,現仍是周村區淦河上的主要公路橋梁之一。1984年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線路分類: [城市風光]
景點地點: 國內 山東省 淄博市
本站推薦:
匯龍橋
簡介
匯龍橋,俗稱“北大橋”,橫跨周村城區(山東淄博)淦河(俗稱濁河)之上,因淦河上游有“盤龍橋”、“舒龍橋”、“臥龍橋”等,諸“龍”匯聚,故名“匯龍橋”。
該橋在解放后經多次維修,橋體堅固,橋面平坦,現仍是周村區淦河上的主要公路橋梁之一。1984年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格
該橋東通順河街,西接和平北街,長35.7米,寬6.3米,高5米(河床以上部分)。整個橋體均用石灰石、沙石砌成,有拱形橋洞七孔,中間橋洞最大,高約2.8米,跨徑4.2米,兩端橋洞最小,高約2米,跨徑3.7米,其他四孔均高2.2米,跨徑3.9米。
匯龍橋面的兩側均有石欄桿,高88厘米,望柱42根,欄板80塊,均有美女、壽桃、龍珠等樣的石刻浮雕,現尚存66幅。橋兩端原有的四座石獅和望柱頂端的石刻均毀于1966年。匯龍橋的東首北側原有石碑兩方,碑文記載此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重修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碑石已于1976年挪作他用。
今貌
目前這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古橋,主體尚稱完好,橋面平坦,橋體堅固,是我國現有規模較大的古橋之一。
早在明朝末年,周村已成為工商輻輳的市鎮,因西有淦河,河身寬而深,與濟南及章丘、鄒平等地往來運貨不便。乃于萬歷年間修建此橋,并立碑于橋東頭北側,以記其事。后百業興盛,交通日繁,至清朝道光十年,為便利車馬通行,再將此橋擴大重修。重修碑與創修碑并列橋頭,這兩方碑石在1976年興修水利時,被人拆去壘了井池。
橋下的淦河上流有兩水,一為泔溝河,一為濁河。泔溝河發源白云山,從鮑家窯、傅家莊之間,東流進入市區,兩河會合于興隆門外,統稱淦河。
淦河滔滔北流,至望云門折而西,經舒龍、臥龍兩橋折而北,經鎮西橋又折而東;這樣恰恰形成了東西兩個大彎,象英文字母的s形。東邊的彎包著化龍街。然后經龍王橋再折而北,遠遠通過匯龍橋徑直而下。
淦河盤旋如龍,既包繞著盤龍、化龍、匯龍諸街,又通過舒龍、臥龍、龍王等橋;龍王橋以北便是龍王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所以最后的一座大橋命名匯龍橋,取群龍匯聚之意。
清同治十一年,周村圍墻落成,在匯龍橋東頭建起一座鎮門,名通濟門,取西通濟南之意。同時,傅家莊亦建起圍墻,在橋西頭建起一座鎮門(名不詳)。以后幾十年間,行人遠遠望去,橋上車水馬龍往來如織。橋兩端圍墻高矗,二門對峙。向南映襯五大廟群,向北遙接清真寺,成為周村的一處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