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漢墓位于中國江蘇徐州市九里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該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當地群眾開山采石首次發現,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
線路分類: [陵園古墓]
景點地點: 國內 江蘇省 徐州市
本站推薦:
龜山漢墓
龜山漢墓位于中國江蘇徐州市九里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該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當地群眾開山采石首次發現,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
簡介
小龜山漢墓
小龜山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漢墓分為南北兩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厘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
一走進南甬道,一束紅色的激光從里面射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保安措施,其實這束激光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里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會相交。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現在還不知道當時是如何打出精度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該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當地群眾開山采石首次發現,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征集了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銀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一九九二年七月籌建,龜山漢墓第一期保護工程已于一九九三年六月竣工。
龜山漢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每條通道長56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條通道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 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千古之謎
崖洞墓開鑿之謎
龜山漢墓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間墓室和兩條甬道總面積共700余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與埃及金字塔壘石成墓相比肩,當時的漢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體的石質和結構,使得施工順利進行?
塞石之謎
南甬道在發現時由26塊塞石堵塞,分上下兩層,每層13塊,每塊重達6-7噸,石塊間接縫緊密,連一枚硬幣也難以塞下。據專家考證,漢墓的甬道在當時處于龜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質地來源于西南很遠的地方,它到底來源于什么地方?在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漢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這些龐大的塞石運來并塞進甬道?
甬道設計施工精度之謎
墓葬開口位于龜山西側,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各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如將其向西無限延伸,其交點將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這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塊重達6-7噸的塞石分上下兩層封堵,塞石間排列十分緊密,連一枚硬幣也無法塞進。且甬道兩壁都磨如平鏡。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如何修建這樣的甬道?
崖壁畫之謎
楚王棺室北面墻上清楚地顯示著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著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被稱為“楚王迎賓”。令人費解的是,這一現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后逐漸形成的,而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人認為是由于巖石石質不同而形成,但它為什么偏偏出現在楚王棺室呢?
星宿分布圖之謎
劉注夫人墓室的前廳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別留有乳頭狀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規則排列,絕非工藝點綴,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為上天星宿分布,還有人謂其為楚王襄王劉注上應天星,但楚王墓室頂部卻沒有,細考之,以上之論均不能自圓其說,這些乳狀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劉注前殿未解之謎
劉注前殿位于整個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間墓室中最大的一間,面積達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飲賓客的大殿。中間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壯,氣勢雄偉,恰好撐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構造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該布局是巧合,還是另有寓意?
7、壸門之謎:據專家考證,楚王夫人下葬應該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時開鑿完成的。當時,兩個墓宮之間留有一道門,卻未開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們“開門尋夫”。能夠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兩座墓宮勘測設計技術打造得天衣無縫,但在這里卻留下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問題。這里是5個墓室中唯一一個開鑿不規劃的過道,楚王這邊門小,夫人那邊門大,使整個通道成為一曲尺形。有人說,這是在開門尋夫時找錯了位置,鑿到一半時才修正的。但是,在整個的15間墓室中,除了這一個過道外,沒有一處發生誤鑿,為什么偏偏發生在這道只有兩米厚的墻壁處呢?再者,就算開始是誤鑿。龜山漢墓是我國古代的一大歷史謎團啊!
四大謎團
徐州龜山漢墓管理處為了更好地發掘龜山漢墓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為廣大游客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日前面向社會有獎征求“四大謎團”的答案。
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襄王劉注和夫人的合葬墓,工程浩大、建筑雄偉,充分體現了漢代粗獷豪放的美學風格。作為全國已知漢墓中極具科學文化價值和漢代特色的崖洞墓,它的建筑蘊含了漢代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藝。
據了解,目前龜山漢墓主要有四大謎團尚未解開:
第一、漢墓的兩條甬道長56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1/10000,兩條甬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為1/16000,且墓道兩壁都磨平如鏡。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如何能修建這樣的墓道?
第二、龜山漢墓為典型的崖洞墓,其15間墓室和兩條墓道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當時是如何掌握山體的石質和結構,使施工得以順利進行?
第三、劉夫人墓室的前廳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別留有乳頭狀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規則排列,絕非工藝點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人認為它象征著照明的燈盞,還有人認為是象征著楚襄王劉注上應天星,但細考之,都不能自圓其說。
第四、楚王棺室北面墻上清楚地顯示著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著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被稱為“楚王迎賓”。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后逐漸形成的。有人認為它是長期滲水所致,但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有人認為是由于巖石石質不同而形成,但它為什么偏偏出現在楚王棺室呢?這也成為龜山漢墓的最大一謎。
龜山漢墓的這些不解之謎陸續提出后,國內不少專家和學者都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但尚未得出一個權威的論斷。龜山漢墓管理處特向社會公開尋求有識之士探謎、破謎,對合理的解釋將予以一定的獎勵。
導游詞
徐州歷史文化
旅游界有這么一種說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 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歷史文化遺存特別豐富,特別是古文化遺產中的漢代三絕,即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其中又以漢墓位列第一。
迄今為止,徐州漢墓已發掘清理近300座,在這些形式各異的漢墓中尤以十幾座漢代王侯陵墓最具規模,而在這十幾座王侯陵墓中,龜山漢墓以其規模的巨大,建筑的精美,神秘的色彩而獨占鰲頭。
龜山漢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1981年被當地群眾開山采石時發現。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銅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龜山漢墓是徐州漢墓中唯一確定了主人的墓葬。
我們來看一下龜山漢墓的平面圖。
現在我們來到劉注夫人的歌舞廳。大家看看墓室的頂部與我們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是的, 上面有一個一個的是疙瘩。像一個個豐滿的乳房,所以被稱作“乳釘”。讓人不解的是,“乳釘”象征什么?為什么要做它?有人說,那是象征天上的星座。古人認為,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相互對應,人死星落。也有人說,那是一種裝飾,以避免墓室頂部的單調,反映了古人的一種審美意識。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還有人認為,“乳釘”是女性的乳房形象,不然的話,為何“乳釘”單出現在夫人的墓室呢?
漢墓結構
龜山漢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每條通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條通道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 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其中南為楚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之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有南北二甬道,甬道沿中心線開鑿誤差僅5mm; 二甬道水平誤差僅8mm,夾角僅20″。15間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 主次分明,總面積700余平方米。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兩千多年前古代測量儀器非常簡陋,工匠全部在堅硬的花崗巖石上作業,且雕鑿精細,結構奇特,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完成這項浩大工程并達到不可思議的精度呢?謎團二走過長長的甬道,就是楚王墓室部分了,眼前立刻豁然開朗。大約有七八間鑿就的房間,每一間房間都打鑿的相當考究,不過壁面以及頂面的雕刻鑿痕與甬道相比反而粗獷了許多,也許甬道壁面的光滑平整是為了方便封墓巨石的移動,而墓室內部的雄渾風格才是漢代審美的真實體現。
凡是面積稍大些的廳,都有意識地留下幾根方形的大石柱,以增加抗塌方能力。石柱也經過了精心雕琢,四面十分光潔平整。墓室的頂部即相當于房子的天花板部分,處理得也十分別致,不是平面的,而是用幾個由墻壁與天花板的夾角向屋頂部中心逐漸傾斜的菱形所組成,上面還雕刻著精微的線條。工匠們如此不厭其煩,大概是想避免視覺上的單調。通過這些變化使房間結構富有變化,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加大抗塌陷能力。
意外謎團
塞石在龜山墓外堆放著大量長方形巨石,它們是用來填充兩條甬道,防止盜墓的。這些巨石每塊就大約七噸重,很難移動。在兩千多年前,生產力極其低下,當時的工匠是怎樣把重達幾噸的“巨無霸”送到甬道里的,而且還要分兩層緊密疊放?1992年,工作人員準備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時驚訝地發現,甬道內的上下兩層塞石接縫非常嚴密,兩層巨石之間甚至連一枚五分硬幣都塞不進去。
氣勢恢宏的劉注夫婦墓就是由這些塞石封堵于墓室之中,這些巨石不僅體積龐大,數量還達到了26塊。如此大的采石量,小小的龜山能夠提供豐富的石材嗎,地下宮殿不受影響嗎,如此看來,這些巨石似乎不應出自龜山。
但是這些塞石與龜山的石質相同,皆為石灰石。更有說服力的是,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在發掘清理時,考古人員發現在其外墓道前段,“殘石較多,中部鑿制出一‘塞石’雛形,呈長方形,上部已做出光潔的表面。還有一件‘塞石’毛壞,因加工時已斷裂,故棄置于墓道西側。”既然獅子山楚王陵的塞石是就地取材的,那么龜山楚王陵的塞石是不是也來自本地呢?很可惜沒有人能給我們一個完滿的答案。
壺門偌大的一座合葬墓,只有一個過道相通。稱之為壺門,這道壺門開鑿得很特別。東壁平直,西壁平面為曲尺形,即北面大而逐漸向南面縮小。
在整個墓室的建造水平都很精湛的情況下,這個不規則的門特別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也許建造者想通過壺門的變化暗示使用者性別的變化,因為在壺門連接的是兩位主人的墓室。
中國著名考古專家蔣若是先生在談到這個門時,評價為“誤鑿”。他說:“這是全墓唯一開鑿不規則的過道。壺門另一側卻是全墓刻鑿最講究的門飾。這說明壺門是劉注墓室特意為夫人預留的‘通道口’,而通道口的北口之所以如此之寬大,應是劉夫人墓室在開鑿時,為‘開門尋夫’而發生的誤鑿。等發現與預留的通道口出現錯位時才加以糾正,故而形成后來的曲尺形。”
龜山漢墓官印
整個墓葬除此“過道”之外,沒有一處發生誤鑿。尤其是甬道打鑿的精度更令人震撼,那么,這個進深僅1.9米的過道,至于會誤鑿嗎?即使是,誤差會如此之大嗎?
即使這是事先預留的通道口,那邊更可以事先做下記號方便鑿通。施工人員既然能完成精細的甬道設計,想要在夫人墓這邊開鑿尋夫之門,當然不應是難事,怎么會誤鑿如此之大呢?就算事先沒留記號,石壁厚度近兩米,在未鑿之前,又怎么知道已經是“誤鑿”而自動改正了呢?既然不知道是誤鑿,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一直鑿過去,也會鑿通的,“誤鑿”又何從談起呢?
行筆至此,才發現墓室謎團難以一一盡數了。根據與楚王劉注同時代同爵級的諸侯王的墓葬制度類推,劉注下葬時應該身裹銀縷玉衣,有鑲玉漆棺,這些東西真正有沒有呢?
按照官制,劉注的官印應該是駝鈕金印,而在墓室中我們只發現了兩個龜印,都是私印,那么駝鈕金印又沒有跟隨他一起下葬?由于墓室被盜等原因,這些也都成了不解之謎。
謎團趣事
龜山漢墓劉注棺室
在劉注棺室周圍,分布著廁所、廚房、馬廄等實用居所。中國文化發展到后來越來越抽象化,即便是王陵,也只是象征性地建上幾間大堂。也只有漢代,人們把死作為生的延續,才會在墓室中有如此紛繁復雜的布置。在劉注的墓中參觀,好像在探望主人的家居,毫無北京帝王陵墓的陰森。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從點滴中體現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劉注的廁所可謂是相當前衛。在平地上放置兩塊長方形的石頭,兩石之間便是一個坑了,人踩在石頭上方便,跟現在的蹲坑式沒有大的區別。更使人稱奇的是,在蹲坑右側靠墻的地方,還單獨鑲了一塊石板,石板上安裝有一小柱狀把手,方便的人可以抓著站起身來,如此構想可謂先進。即使兩千多年后,許多廁所,能達到這種水平的實在也算不多。
同樣有趣的還有塞石上的一段古文,譯文就是:“后世的賢大夫們啊,我雖然是個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發誓,我的墓中可沒放什么華貴的服飾、值錢的金寶玉器,只不過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當您看到這刻銘時,心里一定會為我悲傷的,所以你們就沒必要動我的墓穴了。”言辭非常懇切,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似乎含淚而書。然而這些話并沒有打動盜墓者,劉注夫婦的墓還是被盜了。由于有巨大的塞石護衛墓室,盜墓顯然是一項不亞于造墓的浩大工程,這必須是官府行為。借牛馬之力將石頭拽出來,只要上層石頭掏出來,人就能進去了,自然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所以今天看到的漢墓里,文物基本沒有多少了。
目前為AAA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