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 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 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王峰。天臺,天柱,獨秀,花臺,云外峰如臺似柱,聳入云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神工鬼斧。
線路分類: [名山奇峰]
景點地點: 國內 安徽省 滁州市
本站推薦: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瞰長江,方圓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間古剎鐘聲,香煙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
區內風景
坐落在安徽省,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國著名游覽避暑勝地。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 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 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王峰。天臺,天柱,獨秀,花臺,云外峰如臺似柱,聳入云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神工鬼斧。山間秀溪縈環,銀瀑飛,景色迷人。優美傳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聲更富山水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唐天寶年間改名九華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而得名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涌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云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旅游勝地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山峰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 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臺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干。險峰多峭壁怪石,天臺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
李白游歷九華山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還與友人合作寫下《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將九子山易名為九華山。詩有序:“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徵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將來。”詩全文為:“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
新羅國高僧金喬覺傳說
開創九華山佛教局面的是一位來自異域的僧人。唐開元末年(741)古新羅國王室近屬金喬覺輾轉來到了九華山,起初住在山上的石洞里,或者搭茅棚居住。直到他六十歲左右,也就是至德初(756),山下諸葛節等人登山,在山洞里發現了這位高僧,于是群策群力,在化城寺舊址上建起了一座寺院,請金喬覺居之。后來池州郡守張巖多次施舍,且奏請朝廷移置化城舊額。從此這里成為金喬覺傳經布道的大伽藍,僧眾漸多,香火日盛。唐貞元十年(794)金喬覺九十九歲這一年夏末,他突然召集徒眾告別,安然圓寂。其肉身安放在南臺石函之中,三年后開啟,仍然完好未腐,顏面如生。根據多種跡象,眾人認定他就是地藏菩薩靈跡示現,于是在南臺立石塔安放其肉身,南臺更名為神光嶺。從此,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發展到明朝,九華山成為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到1850年之前,僅化城寺一座寺廟,僧人就有三四千人之多。“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溪水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于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于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怪石
險峰多峭壁怪石,天臺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曬肛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
山洞
又有幽深巖洞,堆云洞、地藏洞(又取"轉身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現有一孤僧每日坐洞清修,又發愿力建舍塔。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致,極利禪修。
九華十景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臺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巖瀑布、蓮峰云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臺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交通信息
盤山公路直抵鳳凰松,換乘索道車可達拜經臺。山上還有人力轎桿,乘坐游山別具風味。九華街至閔園班車、閔園至拜經臺索道以及各游覽線路的人力轎均來回接送。
可乘坐7路公交車到達景區。 1、民航 乘飛機可至南京、合肥、黃山、安慶、蕪湖機場,然后乘汽車直達九華山。 2、火車 乘火車至銅陵、安慶、屯溪、南京,然后轉乘汽車直上九華山。 3、輪船 乘輪船至池州、銅陵、蕪湖港,然后轉陸路直達九華山。 4、汽車 九華山至合肥、貴池、青陽、蕪湖、銅陵、黃山均有往返客車。
索道纜車
九華 山索道全長1400米,跨越閔園和天臺兩大景區。閔園鳳凰古松西南側、蒼松翠竹掩映的索道下站,即鳳凰松站;古拜經臺西邊,怪石磋峨,環圍索道站,即天臺站。 索道采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制造的循環吊裝式纜車。車廂6組,每組3只,每只乘坐6人。單趟運行12分鐘,每小時運載350人。坐上纜車,游人可俯瞰閔園秀色,可凌空飽覽老人峰、仙人打鼓、仙桃石以及加冠峰、獅子峰、香爐峰等景觀。 九華山索道鳳凰松站環境幽雅,建筑別致。有貴賓休息室、竹海餐廳、松濤餐廳、天臺餐廳、候車廳、賣品部等服務設施。
票價信息:
1、普通票:單程75元/人次,上下聯票140元/人次,
2、優惠票:單程55元/人次
3、優惠票享受對象:身高1.2至1.4米之間的兒童,學生、現役軍人、殘疾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4、免票對象:低于1.2米的兒童。
九華山百歲宮纜車座落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風景區九華街內,系九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業。纜車下起叢林寺廟祗園寺,上至供奉明代無瑕和尚真身的千年古寺百歲宮,全套設備從奧地利吉拉克·格拉文達公司引進,為國內第一條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纜車系統。
票價信息:
1、普通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單程55元/人次,上下聯票100元人次;
2、優惠票:單程40元/人次。
3、優惠票享受對象:身高1.2至1.4米之間的兒童,學生、殘疾人、現役軍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4、免票對象:低于1.2米的兒童。
美食
九華山是佛教名山,以素食為主。九華素菜歷史悠久,一直為游人香客津津樂道。原料多取本地所產的竹筍、百合、黃精、石耳、木耳、銀耳、黃花菜、地心菜、馬蘭頭、豆苗、椿苗蕨菜等山珍野味,配以凍粉、豆腐、面筋、新鮮蔬菜、素油制作,有上百個品牌,凡葷菜亦盡有之,如素雞、素香腸等分清炒、清煨、清燉,還有果雜四類,均以清淡為本色,青絲綠葉,間色分明,天然野味,香、脆、鮮、嫩并重,營養豐富,久食不膩。
九華山名菜主要有“九華三耳”(木耳、石耳、銀耳)、“鳳凰燒雞”、“天臺雙冬”、“冰山雪球”、“雙龍戲珠”以及“佛珠肉”、“素雞”、“素香腸”等佛家名菜。
旅游小貼士
設施
九華山逢重大節日,如廟會及四時八節,管理處,佛協會,民間團體會舉辦龍燈、放火焰、雜技等傳統娛樂活動。九華山景區內的賓館、酒店內均設有舞廳、卡拉OK等娛樂設施。
夾道恭迎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瞰長江,方圓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間古剎鐘聲,香煙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 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王峰。天臺,天柱,獨秀,花臺,云外峰如臺似柱,聳入云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神工鬼 。山間秀溪縈環,銀瀑飛,景色迷人。優美傳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聲更富山水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五百羅漢堂
與百歲宮相映生輝的是新建的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堂總建筑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為宮殿式結構,與百歲宮配套協調,形成一個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羅漢,整個堂內于姿百態,氣勢壯觀。百歲宮五百羅漢堂是目前我國四大佛山所僅有,它的興建,為九華山增添了一處獨特的新景觀。
大悲寶殿
大悲寶殿是旃檀林于1988年重建山門后擴建的新殿。此殿由旃檀林主持慧深和尚發宏愿而建,整個工程設計仿古典雅,雄偉壯麗,主樓高達六丈三尺,殿堂正中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金碧輝煌。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整個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據說,在此殿上正梁后,曾多次出現類似佛菩薩的白色光團。這是九華山近年來第一次出現的神奇光團,人們稱之為“佛光”。現九華山佛教協會設在此寺,這里是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之一。
肉身寶殿
公元794年,金喬覺圓寂,依浮屠之法,生殮缸內,葬于神光嶺上。三年以后,僧徒圍著殮缸造塔,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字,殿頂與塔頂相接。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著名的肉身寶殿。
天臺寺
天臺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臺峰巔,坐北朝南,木石結構,硬山頂。全寺由3組民居式殿堂組成。該寺橫臥嶺凹間,東面以峰脊(青龍背)為屏障,南以玉屏臺作為墻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巖為連接點,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臺基,構成平整的平 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整個建筑借高聳的懸崖峭壁來隱蔽,既防風寒,又十分堅固。它的山門在大殿山墻南面,是一直徑3.4米的卷拱石洞,進深4.2米,其東、北兩則為對峙的懸崖,徑直可入大殿2樓;轉折向南,沿墻外過道往“捧日亭”或“青龍背”。大殿(亦稱萬佛樓)寬10米,深13米。殿后有偏門通往觀音殿、客房和云水堂。寺周景點眾多。該寺是九華山最高的建筑,建筑面積1540平方米。屬全國重點寺院。
古拜經臺
古拜經臺位于天臺峰下,又名“大愿庵”,臺后有峭石20米高,造型酷似“老鷹扒壁”,僧人稱“大鵬聽經臺”,相傳是金地藏拜經的地方,殿內石坪上有腳印凹痕,傳為地藏所留。該寺始建于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達898平方米,內附設接待社,為游人、香客提供食宿。
觀音峰
原名“圓通庵”。位于吊橋上方,拜經臺下邊,如空中瑤臺一般。此寺依崖就勢所建,主殿建筑在崖頂上,偏殿建在崖下,卻與主殿同高,實際是三層殿宇。前殿上下6間,后殿樓閣20余間。從西殿樓窗俯視,有一奇石聳立于峰頂,酷似“觀世音”塑像,故此寺名為“觀音峰”。在寺后平臺上,可清晰詳盡地觀賞觀音峰,好像觀音立在螯魚背上。觀音石旁有一石豎立,底部是空的,并有多孔,名為“爛心石”。其石上有一小石,形狀酷似猴子,身上毛茸茸的,名為“猴子觀觀音”。觀音巖下,石峰如柱,古松挺秀。
凈潔精舍
位于九華山街西,廣濟茅蓬北側。原址為百子堂。始建于清代。1943年住持僧了塵。1953年住持僧悟定,后被毀。1985年比丘尼常凈,常潔募捐重建,更名為“凈潔精舍”。1995年重建大殿。2002年修建東邊客寮房和大理石門場。現住尼二人,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今住持釋常潔。
蓮花峰
蓮花峰位于九華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頂削尖,萬瓣疊嵌,氣勢峭拔。遠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蓮花。 位于翠蓋峰北,西洪嶺南,上、中、下3個蓮花峰統稱蓮花峰,最高峰海拔1042米。峰頂巖石極似盛開的蓮花,“蓮峰云海”為九華古十景之一。
九華街全景
九華山佛學院
九華山佛教興學歷史悠久, 早在1898年,華嚴學者月霞在九華山翠峰寺創辦“華嚴大學”;1919年初,在東崖寺方丈容虛倡議下,成立了“江南九華佛學院”,開設課程有:佛學概論、賢首學、小乘佛學概論、佛教宗派源流、攝論以及國文、英文、文章作法、算術、歷史、地理、自然、音樂、藝術、體育等,歷時17 年。1985年,九華山佛教協會舉辦僧伽培訓班,學制一年,面向全省各地寺廟招生,經考試擇優錄取。學生畢業后大都回原地從事寺院管理工作。現九華山佛學院是在九華山僧伽培訓班基礎上,于1990年7月創辦, 院址選在甘露寺。開設正科班一個、佛學研究班一個,并不定期地為全國各地舉辦寺院執事培訓班,傳授古漢語、哲學、醫學、寫作、英語、書法、梵貝等基礎課和佛學概論、八宗概要、戒律、遺教三論、地藏經、三論賢義、佛教史等佛學理論課。截止1999年7月,共培養學生250多名,寺院執事近50名。
九華山景區門票:
根據物價局的文件通知,九華山將于今年4月1月起門票提價,由過去140元/人,提至190元/人。自4月10日起執行。
具體門票政策如下:
1、優惠票將由過去的70元/人上調至95元/人,購買優惠票的對象為:1.1-1.4m的兒童、60-70周歲之間的老人、全日制在校學生、教師、皈依弟子、現役軍人、殘疾人憑本人有效證件購買。
2、繼續實行對70周歲以上老人、國家新聞出版機構頒發的《記者證》、旅行社總經理資格證、全國導游證免票,免票者上山乘坐的景區交通費需另外購買,票價為5元/人次。
3、凡購買門票的游客可以憑門票免費乘坐九華山客運公司的景區交通車到達各個景點。
九華山華嚴洞 幽篁遮天,周圍嘉木繁盛,靈草叢生
華嚴洞,位于中閔園,深藏在峭壁下的幽壑之內。巨巖北端上翹,呈窩掌形。傍臨小溪,幽篁遮天。
華嚴洞周圍的高峰深谷,嘉木繁盛,靈草叢生,有石斛、石耳、靈芝、黃精、首烏、丹皮等貴重的野生藥材,是著名的“藥谷”。 洞前筑墻成屋,進門見古洞,深丈余,高七尺,寬二丈五尺左右,隔成內外兩間。外間供佛像一尊,內間筑成小樓,下鋪地板,窗明幾凈,幽靜異常,別有洞天。
西側相連的是華嚴海慧寺。寺外是遠山、近壑、山泉、幽澗,宛如世外桃源。
在藥林、靈草之間,飛鳥眾多,舌簧悅耳。其中有珍禽——搗藥鳥,又名“丁當烏”,與金錢樹(即青錢柳)、娃娃魚并稱為“九華三寶”。 華嚴洞交通 華嚴洞位于中閔園,經通慧庵至回香閣下坡,沿懸崖上的山路而下。
九華山茶史
九華山產茶歷史悠久。《青陽縣志》載:“九華為仙山佛地,竹卉魚禽,間為他方所未有。……所產金地源茶,為金地藏自西域攜來者,今傳梗空簡者是。茗(閔)地源茶,根株頗硬,生于陰谷,春夏之交方發萌,莖條雖長,旗槍不展乍紫乍綠……天圣初,郡守李虛已,太史梅詢試之,以為建溪顧渚不及也”南宋周圍必大游九華作《九華山錄》云:“獻土產茶味敵北宛”。北宛茶為建州(福建建陽)名茶,可見九華山茶之名貴。 九華山茶始于唐,興于宋由寺院而至民間,“仙鐺氣味冷芝耳,僧碗芳香點茗芽”,山,寺,茶三者聯袂成趣。清代劉鑾在《五石瓠》中所述:閔茶有二:一為休寧閔茶,萬歷末年閔文水所制;一為九華山閔園茶即“唐閔,長者地也,產茶不多,僧熔之歲數斤耳,用山中之泉烹之,真味殊絕。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閔茶引不知何僧作,其詞變騰空而去云,今年稱閔公是也,其宅今梵殿,其畦今雖閔園,茶出于此,故以名之。園在九華之顛,東巖之側,一塢半弓,四周峭壁,數百丈危峰之上,復有山焉,下瞰龍池,上疏石澗,林蔽石流,交映終日,沉霧團風不見山麓,人仰視之,烘然一混沌也,其鐘氣于勝地者既靈,吐含于煙云者復久,一種幽香,自爾迥異。此塢方園徑盡許所產更佳,過此則氣味又別矣。然盛必錫器烹之清泉,爐必緊炭,怒火百沸,彼其沸透,急投茶于壺,壺以宜興砂注為最,錫次之,又必注于頭青磁鐘,產于天者成于人,而閔茶之真味始見,否則水火乖宜,鼎壺不潔,雖閔公所親植者變無用矣,有識者知其味淡而氣厚,瓶貯數年,取而試之,又清涼解毒之大藥云”,真可謂詳盡之至。
九華山區制茶可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起源期:據最早傳說唐時在九華天臺山北(今陵陽鄉黃石村)的——石洞——道僧洞中修行的一僧一道在采集草藥治病時開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飲,繼而曬干收集”,日久天長僧道用以曬茶的石塊也留下了斑斑黃漬,是謂“黃石”,“黃石”之毛峰因此得名而沿用至今,九華菩薩金喬覺也在“送童子下山”后以“煙霞”為伴,親自“煮茗甌中”可見九華山制茶之起始也是道循由野生茶樹——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團茶,這一規律,并且以佛教為主,道教為輔,開創了九華山區茶葉制作的先河。
發展期:自宋至元,歷經三百余年,由蒸青團茶——蒸青散茶——炒青散茶。九華山相傳宋代始有“天臺云霧”和“九華龍芽”的制作。是由曬青(或蒸青團茶)發展到炒青散茶的階段。制茶工藝“究極而精巧”花色品種也隨之增多,宋時的“云霧”和“龍芽”均是“毛峰”茶的前身,前者因地命名,泛指天臺山背道僧一帶所產之茶。此間茶樹朝迎晨霧,晚沐露霖,葉質柔嫩香高味濃故名,后者因茶種而樂謂,系指用金地源和閔地源之茶樹采制而成,香味均列上乘的茶葉。宋時九華“貢茶”開始面世,周必大于1167年在《九華山錄》中稱贊九華之茶“味敵北宛”。當時“北宛”已為貢茶,可見其品質出類拔萃。除此之外,當時還有仙,嫩蕊,福合,祿合等花色,宋代陳巖云:“春山細摘紫英芽,碧玉甌中散玉花”此之謂也。
豐盛期:自明至清,九華山茶由炒青散茶到烘青綠茶花色品種面貌一新,歷經三百多年。明吳仁有詩云:“犬吠披云客,花迎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風”。清代白元亮在《登九華》一詩中描述更詳,“頻年飄泊在天涯,又信萍蹤上九華,云擁奇峰天欲滴,泉春亂石澗生花。傍林鳥語搗靈藥,隔岸人聲摘閔茶。今日探幽具乘興,不知何處謫仙家”。明清時九華山已有“東崖雀舌”,“肉身仙茗”,“龍池云霧”和“南苔空心”等花色,分別產于四大叢林之王的東崖,神光嶺前的肉身寶殿,下閔園的龍池和小天臺的南苔庵,均屬綠茶之烘青類,茶葉制作刻意求工,外形多姿多彩,內質別具一格,視為佛門珍寶。據1933年李非所撰《青陽風土志》記載:“茶種類有龍眼茶,云霧茶,雀舌茶,毛尖茶,旗松茶。用于手采摘,置于鍋內以火炕干,山鄉所產地,用蔑萎或布袋裝好,舟運至縣城,再運住大通,南京等地銷售”。可見九華之茶由佛教而至民間,到明清,民國已是花色品種齊全的豐盛期。
九華山的寺廟數量和介紹
九華山目前有大小寺廟共計99座,分布在街區、九華前山、閔園、天臺及池州青陽朱備的九華后山九子巖景區,九華大門-五溪城區望花禪寺;閔園景區有慧居寺1座國家級重點寺廟,潮音精舍、勝蔓精舍、香山茅蓬、蓮宗精舍、海慧寺、、普渡寺、慈佛精舍、九華蓮社、永興茅蓬等10座省級重點寺廟,以及華嚴洞、大士閣、藥師茅蓬、寂光精舍、九蓮精舍、大金剛寺、小金剛寺、觀音峰下院、光明茅蓬、普濟庵、靜修茅蓬、大愿茅蓬、大慈庵、心愿茅蓬、心愿庵、蓮花庵、接引庵、同心用心茅蓬等18座普通寺廟;其中天臺景區有天臺寺1座國家級重點寺廟,拜經臺、中興庵、翠峰寺、觀音峰等4座省級重點寺廟,以及羅漢墩、大悲院、向陽庵、吉利寺等4座普通寺廟;前山及街區有化城寺、百歲宮、祗園寺、肉身寶殿、甘露寺、旃檀林、上禪堂等7座國家級重點寺廟,二圣殿、聚龍寺、龍池庵、華天寺、天池庵、立庵、通慧庵、永生庵、龍庵(新龍庵)、小天臺、回香閣等11座省級重點寺廟,以及百歲宮下院、天池古庵、法華寺、閔公殿、通慧禪林、菩提閣、萬佛庵、大廈庵、凈土庵、無量寺、凈潔精舍、廣濟茅蓬、西天寺、甘泉茅蓬、觀音洞、老虎洞、準提庵、飛來觀音峰、東崖禪寺、慈藏寺、圓覺精舍、白云禪林、西竺庵、西佛寺、鐘亭、西竺禪林等26座普通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