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樓,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東北隅,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齋,原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三面環(huán)水,前后兩進。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線路分類: [名勝古跡]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浙江省 麗水市
本站推薦:
景點簡介
玉海樓,坐落在浙江瑞安市區(qū)道院前街,是我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太仆寺卿孫衣言創(chuàng)建,庋藏古籍甚富。孫氏因慕宋王應麟博極群書,遂以其巨著《玉海》名斯樓。衣言子詒讓為清末樸學大師,在此潛心著述垂三十年,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玉海樓左臨湖濱公園,與綠蔭蔽天的古榕遙相輝映;三面環(huán)以池塘,前后凡兩進,面闊各五間,樓有廊,前后相通。大門有清李文田書“玉海書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書的“玉成桃李”、“海涌波瀾”青石聯(lián);前后廳堂分別懸以郭沫若和潘祖蔭書的“玉海樓”匾額。樓西首有“園廳”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兩三人”詩意;又稱“百晉陶齋”,廳前有園曰“頤園”,相傳毀,園有荷花池,年年盛開。
玉海樓原有圖書八、九萬卷,均系孫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鄉(xiāng)幫文獻、珍籍善本。孫詒讓卒后,善本圖書多歸杭大收藏。
建國以來,玉海樓經(jīng)多次整修,目前已漸復舊觀。自從文物館駐內(nèi)辦公以后,栽松蒔花,美化了環(huán)境,并征集到大批古籍、字畫和文物,經(jīng)常舉辦各種展覽,供人觀賞。
特殊意義
玉海樓是一座具有特殊意義的
私家藏書樓。它如同一個文化坐
標,將19世紀的溫州文化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
度,而以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為代表的文化精英堪稱當時溫州文化的領軍人物。他們上接王開祖、林石、周行己、許景衡、陳傅良、葉適等開創(chuàng)的永嘉學派,后啟晚清東甌務實創(chuàng)新的事功學說。特別是孫詒讓,其后半生以弘揚傳統(tǒng)學術(shù)為己任,將經(jīng)世致用廣布于世,并于國家變革之際,身體力行,革故鼎新。
玉海樓是孫詒讓晚年藏書、讀書、交游、研學的場所,自1888年其父孫衣言為他建樓至1908年離世,他的活動多以玉海樓為軸心。這20年間,是晚清東西學沖突與融合最為劇烈的時期,各種思潮風起云涌。其間還發(fā)生了甲午戰(zhàn)爭、百日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等重大事件。孫詒讓密切關(guān)注事態(tài)發(fā)展,積極投身興儒救國,在尋求富國強民道路的實踐過程中,將永嘉學派的經(jīng)世之學傳承發(fā)展,以達到“振世救敝”和“富強之原,在于興學”的改良目的。孫詒讓以《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契文舉例》三部代表作為線,貫穿其治學一生,玉海樓也就成為他治學、研究和發(fā)揚永嘉學派的中心和標志。
歷史沿革
玉海樓,位于溫州瑞安市區(qū)東北隅道院前街,為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四年(1888)孫衣言所建,為孫詒讓讀書之所。孫衣言(1814—1894)字劭聞,號琴西,清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歷任安慶知府、安徽按察使、湖北與江寧布政使,后遷太仆寺卿,著《遜學齋文鈔》、輯《甌海軼聞》、《永嘉集內(nèi)外編》等,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稱。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庼,同治六年(1867)舉人,是我國清代著名經(jīng)學大師和大教育家,與黃以周、俞曲園合稱“清末三先生”。他學問體大思精,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契文舉例》、《溫州經(jīng)籍志》等三十多部。玉海樓,坐落在浙江瑞安市區(qū)道院前街,是我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太仆寺卿孫衣言創(chuàng)建,庋藏古籍甚富。孫氏因慕宋王應麟博極群書,遂以其巨著《玉海》名斯樓。衣言子詒讓為清末樸學大師,在此潛心著述垂三十年,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分別座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條縱軸線上,原總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玉海樓三面環(huán)河,前后兩進各五間,左右回廊,檻窗花式多樣。樓西為百晉陶齋,原名“恰受航”,俗名“船廳”。齋前有園,名“頤園”,園內(nèi)種植四季花木,中鑿荷池種植白蓮,至今盛開不衰。齋后為丁字廊,其西為孫詒讓故居。故居前后三進,門廳五間、花廳五間、正樓七間,左右軒樓各三間。故居后為花園。玉海樓建筑群在平面布局、大木構(gòu)架、封火山墻以及裝修等方面都具有濃厚的浙南地方特色。環(huán)境幽雅,景物相宜,集藏書樓、優(yōu)秀民居和私家園林于一體,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整,在清代名人紀念建筑中實不多見。
孫氏父子敬慕南宋學者王應麟之通博,故取其巨著《玉海》作為樓名,以示藏書“若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玉海樓臺門石額“玉海樓書藏”為清禮部侍郎順德李文田書。石聯(lián)“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為郭沫若題。
玉海樓為學者的藏書樓,當年藏書達八九萬卷,現(xiàn)在藏書三萬多冊,其中珍善本四千冊,以富名家批校本、鄉(xiāng)邦文獻和珍善本聞名于世。如《萬歷溫州府志》、《康熙瑞安縣志》、元巾箱本《尹文子》等皆世之孤本;明正德林長繁本陳傅良《止齋集》、孫詒讓批校明萬歷刻本《淮南鴻烈解》等皆為世所罕見的珍善本,誠可寶貴。先時管理嚴格,訂有《藏書規(guī)約》十六條。
新中國成立后,當?shù)卣匾曃奈锉9埽骷魃⒃谕獾膱D書以及文物、字畫,庋藏樓上,樓下辟為文物陳列室。黨和國家領導人郭沫若、胡喬木、齊燕銘、田家英、許嘉璐、習近平等曾前來參觀、考察。近些年,國家和省市政府多次撥款維修,使玉海樓得到更好地保護。已開辟孫詒讓紀念館、民俗文物陳列和舉辦各類展覽。而今河畔古樹蒼翠,綠蔭蔽空,庭院四季花木芬芳醉人,吸引著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紛至沓來版權(quán)所有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文歷史
玉海樓總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南北朝向,在東西3條軸線上分別布列玉海書樓、百晉陶齋、居室、后花園。此匾懸于玉海書樓庭院前進,右無款,左款:“琴西世丈以深寧叟(宋王應麟)名其書額其藏書樓,且以公諸后生之能讀書者,其用心深厚也! 光緒己丑季春年潘祖蔭”。此款點出樓取名的出處(因?qū)O氏父子仰慕南宋學者王應麟著作宏富,取其600卷巨制《玉海》為樓名),并盛贊孫衣言建樓之功德。手書者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號鄭庵,江蘇吳縣人。咸豐二年(1852)探花,授編修,遷侍讀,以正直敢言有官聲。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補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調(diào)任戶部侍郎,光緒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補授禮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潘祖蔭題此匾為光緒己丑(1889),為玉海樓建成后一年,次年他即謝世。潘祖蔭好學,通經(jīng)史,喜收藏,儲金石甚豐,因與孫衣言的關(guān)系,早年即對孫詒讓有耳聞。如《籀庼居士六日生日壽詩有序》載:“居士少舉于鄉(xiāng),不第,未嘗試吏,諸公貴人,希識其面,然亦往往聞之。故尚書潘祖蔭,翁同龢咸負時望,各愿致諸門而不得”。而孫詒讓在寫《古籀拾遺》、《古籀余論》對當時新發(fā)現(xiàn)的彝器款識進行考證時,不少就得益于潘祖蔭的宏富收藏,在寫于1903年的《古籀余論后敘》一文中,對學術(shù)知交潘祖蔭充滿了懷念之情。
此匾究竟由孫衣言還是孫詒讓請潘祖蔭題字,后世無法考證。但從匾的款識來看,由孫詒讓出面的可能性較大。
建筑特色
玉海樓這個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筑群由玉海藏書樓、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組成,分別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條縱軸線上,總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玉海樓建筑古樸,樹木蒼翠,綠蔭蔽空,庭院四季花木芬芳醉人。玉海樓是孫詒讓藏書治學著述之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因此吸引了眾多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紛至沓來,如郭沫若、胡喬木、費孝通、許嘉璐等國家領導人曾親臨視察、題詞,毛昭晰、張文彬、羅哲文、張柏、史樹青等知名專家學者也相繼前來參觀,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港、澳、臺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數(shù)百名專家、學者、教授,也絡繹慕名來玉海樓瞻仰和訪問。著名古建筑專家羅哲文教授稱贊玉海樓為“國之瑰寶”。1996年,版權(quán)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國際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玉海樓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孫詒讓故居的臺門取名為“百晉精廬”,兩旁的對聯(lián),“頤園松菊,玉海圖書”,是孫詒讓先生的手跡。孫詒讓故居具有鮮明的建筑特色,平面布局由門屋、客廳、正樓三進構(gòu)成,并用天井分開,排列在同一縱軸線上,左右對稱,四柱成間,繼承了傳統(tǒng)的定例。
百晉陶齋前面有個花園,叫“頤園”。園內(nèi)種植四季花木,古樹蔥翠,是少有的古樸清幽之處。園中鑿荷花池種植白蓮,至今常年盛開不衰。原來的臺門上有孫衣言的手跡,寫著“方石額”三個字。這邊是當年郭沫若書寫中堂的刻石:“甲骨文之學創(chuàng)始于孫仲容,繼之者為王觀堂,飲水思源二君殊可紀念。”版權(quán)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國際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這里的孫仲容就是指孫詒讓先生。旁邊是孫衣言所寫的對聯(lián):“務求知古如君舉,尤喜能文似水心。”是從孫衣言的善祠塾移置到此的。
客廳是當年孫衣言、孫詒讓接待朝廷命官和高明貴賓的地方,當時兩邊立著“迥避”、“肅靜”旗牌。因為客廳的抬梁結(jié)構(gòu),往往雕梁畫棟,因此也叫花廳,但這里的花廳古樸大方,這也就顯示了孫氏是一清平官家。客廳的中堂上懸掛著的這塊藍地金色的大匾額,外框金色云紋,格外醒目,上面寫有“兄弟重游泮水,光緒十九年浙江學政陳彝立”。這塊匾額講述的是孫詒讓的父親孫衣言和叔叔孫鏘鳴相繼考取進士后,過了60年,再重訪京都,參加進士相會的盛事。
孫詒讓故居的正樓是仿四合院結(jié)構(gòu)形式建造的,前后是樓房,左右是廂房,樓頂龍鳳獸,獨具浙南大戶人家的建筑風格。這里的天井開闊,夏天引來東南風,冬天陽光充裕,花草怡人,生活起居十分舒適。它還有一個后花園,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孫詒讓先生在少年時,從鄉(xiāng)下潘岱搬進縣城,版權(quán)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國際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40歲時才搬到這里,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如《墨子間詁》、《周禮正義》等。1908年,孫詒讓先生逝世后,其家道日漸衰落,玉海樓和故居也作為家產(chǎn)分給他的五個兒子。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視文物保護,投入數(shù)百萬元對其進行七次的保護維修,并在1996年開辟了孫詒讓紀念館、民俗文物陳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