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吉祥物
歡迎大家關注哦
@「我們」商會·俱樂部·實業公司
當下,因為全球疫情,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討論不少。
一些企業說:“3月初,歐洲買家還催著我們交貨,現在就接到了退單通知?!薄艾F在復工了,但是訂單在哪里呢?”
而且,一些國家似乎不惜代價,要轉移制造業:
4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將支付22億美元,支持日資企業遷出中國。其中,有20億美元給企業回到日本的貸款,另外2億給支持企業去東南亞國家。
同一天,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建議,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去,將由政府給予100%的直接報銷。
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擔心中國制造業要不保。究竟該如何看待呢?中國制造又該警惕什么?
中國企業,至少還要忍受6個月
首先,對于近期的一些說法,
先不要慌張。
因為,提出“美國制造業撤離中國”的是庫德洛,他是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顧問就是幕僚、參謀,只有發表建議的權力,沒有決策的權力。
而且,美國跟中國國情不同,即使政府決定了,企業配不配合,還是另一回事。
但是,當下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困境,以及全球逆全球化的思潮,確實值得非常重視。
對于中國制造業,要從兩方面來看:
1. 從絕對值來看,很悲觀
全球疫情下,中國制造不可能獨善其身,各國在供應鏈上是彼此高度依賴,哪怕100道工序里面只有一道工序在人家那里,人家不復工,你這里也沒有辦法。
而且,全球因為疫情導致的市場衰退、生產停滯,給中國制造在量上帶來極大沖擊。而且,也確實有一部分產業,開始往西方回流。
2. 從相對值來看,不悲觀
從經濟的角度上,制造業會有部分回流西方,但不可能太大。
一個軟件,能跑出高分,絕不僅僅是因為軟件本身設計得當,更需要底層的操作系統?!爸袊圃臁痹诠溕系难莼?,就是一個“操作系統”。你可以搬遷走一些工廠,但很難復制中國制造業的“操作系統”。
西方是“小政府、大社會”,中國是全能型政府,這兩種政府形式跟疫情之間有著不一樣的本質性關系。
西方的有限政府,在疫情初期,能夠有效預警,無法掩藏消息,按說應該早做準備,及時應對。但這次他們如此不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對中國信息的不信任,其實越不信任越應該早點準備,結果卻弄得疫情擴散超出想象。
西方的有限政府體制下,不可能對全民禁足,所以完全控制未知病毒的大流行,是做不到的,他們只好采用共存模式。好在大流行的病毒,通常都是致死率不太高的,所以共存模式是可以容忍的。這并不會傷害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當性。
中國的全能型政府,有兩個隱含的前提——
全知和全善:
因為“全知”,所以,在官方沒承認疫情之前,社會上還不能討論,這就會出現“訓誡吹哨人事件”。
但是疫情公開后,“全善”的一面也會浮現出來,比如承諾對所有人進行“兜底性照料”,而且,也可以用強力的手段,控制住疫情的傳播。
說的直白一點:不根除病毒,傷害全能政府的正當性,不傷害有限政府正當性。全面禁足,傷害有限政府正當性,不傷害全能政府正當性。
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本質不同。
從這個角度上講,西方國家治理恢復的慢,而且單個工廠的遷出,并不能影響中國制造的根基;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回旋的余地更小,控制疫情能力還不如中國,制造業反倒會回流中國。
所以,從長遠看,疫情總會被控制,從相對值來看,中國還不用太悲觀。
3. 中國企業,至少還要忍受6個月
很多企業會問,這樣的艱難時刻,還要持續多久。我的答案是:至少還要半年。
很多搞生物學、病毒學的朋友告訴我,疫苗至少也要一兩年的研發時間,而且這個東西是要靠運氣的。
中國不可能長久切斷和世界的聯系。這就意味著,中國遲早也必須得接受與病毒長期共存。所以,至少一年,世界經濟是悲觀的,這就帶來兩個結果:
1. 對于具體企業而言,會有不少破產。如果你現在的企業,經受不住至少半年的考驗,那么能破產,可以早點破產,或者被收購。
2. 現在有一些企業也在逆勢擴張,在不斷擴產。因為它們行業所滿足的線下需求,都是真實驗證過的需求,只是因為疫情被暫時壓制,疫情過去會有很大的反彈,這個意味著誰能活到那個時候,整個市場就都是誰的。只要現金流能撐得住,現在擴張是成本最低的時候。
所以,對制造類企業而言,下一步如何規劃,首先是要看清自己是剛說的兩類中哪一類。
中國最需警惕的,是“供應鏈武器化”
1. 不信任的情緒在加劇
西方國家的一系列動作,無論成功與否,都至少反應了一種情緒——他們正在喪失對于中國的信任。這種憂慮的情緒是真實的,并且會與國內的各種憂慮情緒產生共振,讓國內陷入更加擔憂的狀態。很多人會說,情緒不能當飯吃,西方有這種情緒,又能怎樣?
實際上,盡管短時間內,西方的工廠還搬不走,但情緒會影響人們對于未來的預期。也就是說,存量可能也就那么著了,但是增量就不一樣了。西方國家具體的增量,會發生在與安全相關的產業建設上。
2. 你越戰狼,就越孤立
究竟什么是安全相關的產業呢?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并且會隨時變化。
在過去,主要是軍工類產業,西方國家的制造業再怎么外移,也不會把軍工產業轉出去。但是現在,“與安全相關的產業”范圍擴大了。前段時間,中國供應的部分KN95口罩,在美國檢測出問題,美國人提出質疑。我們的發言人,以及國內很多輿論都說:“如果你嫌我的口罩不合格,那你就別用啊?!?br />
從我們的角度,可能覺得非?!皯鹄恰?,但是從聽者角度,別人會認為這是拿口罩來威脅人家,口罩被“武器化”了,上升成為一個與安全有關的問題。
請記?。阂磺谐杀緝瀯?,都是建立在不涉及安全問題的前提之下。一旦涉及安全問題,西方將有可能不惜一切代價,重新建廠生產。并且,對于“安全”相關產業的定義,也會隨著不信任的上升,而不斷擴大其邊界。
可以說,真正對中國制造業造成沖擊的,不是自然界的病毒,而是放任這種“不信任”和“分裂對立”肆意發展?!皯鹄鞘健彼季S認為,世界是不可信任的。但實際上,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信的,如果完全不可信,那還加入WTO干嗎?加入那么多國際組織干嗎?
所以說,“戰狼式”的玩法,是不能持續的。你越戰狼,自己距離世界就越遠,世界也越會孤立你。
加入國際組織,就意味著與世界有著依存關系。所以,至少在這種關鍵時刻,應該有理性的聲音站出來——千萬不要逞一時口舌,誤了大局。
而且,越是社會底層,越愿意“戰狼式地逞口舌”,最后反過來,受傷最嚴重的還是自己。
3. 如果西方重建生產體系,最壞的結果是?
分為兩方面:
一方面是只重建與安全相關的。那么像玩具、服裝、日常用品這些,還會留在中國。
但是,整個中國制造業仍會面臨整體的萎縮,企業間競爭加劇,“藍?!痹絹碓缴?。企業之間會發生極度價格戰,利潤被極大壓低,研發的能力也隨即萎縮,中國的制造業會陷入一種低水平循環,技術進步的能力極大下降。
此時,
中國政府會加大投資,拉動需求。再加上整體的需求仍在增長,中國忍受幾年,憑借內需,仍然能夠繼續跑得動。
雖然會跑得比過去辛苦,但是西方要重建也是需要時間的,在重建過程中的這幾年里,從外觀上來看中國還可能比西方發展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經過幾年的系統重建后,會形成一套獨立于中國的生產體系。而西方的技術和創新遠遠強于中國的,再加上基礎研究強大,政策優惠,人才會迅速聚集。
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技術,很可能與西方脫鉤。這就加大了西方在技術創新上的優勢。中國會努力自救,前10年、20年,能夠發揮現有技術剩余紅利,繼續向前沖。但是20年后,等進入西方下一代技術后,中國迭代差距跟不上,經濟也就走不下去了。
而且,中國的優勢在于重化工業和電子產業,屬于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會被信息技術來反向定義其價值。但是,中國在信息產業上,并沒有什么難以被替代的優勢,有些關鍵領域還大大落后于西方。
所以,中西方產業一旦脫鉤,“十幾、二十年”這個時間周期還可能會縮短。
中國制造的3個困境
1. 比喪失訂單更可怕的,是喪失信任
前段時間,界面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都有報道,中國制造的KN95口罩,被美國檢測出低劣產品過多,質量不合格,因為無法一一分辨,被美國FDA整體移出了口罩供應商。
這個事情,對中國的沖擊很大。因為檢測試紙、呼吸機等,是人命相關的事情。它不比一個普通玩具,質量沒達標,影響沒那么大。
實際上,真正有質量問題的口罩,就是那么幾個,一些渾水摸魚的商家,敗壞了整個中國制造的名聲,讓中國所有的口罩制造商無訂單可做。
這一事情,跟瑞幸一樣,數據造假,打了所有中概股的臉,讓整個投資市場,對中概股失去信心。一個“老鼠屎”,攪壞一鍋湯。
所以說,比喪失訂單更可怕的,是喪失信任。劣質產品和造假,對中國制造,是比肺炎更恐怖的“病毒”。
2. 缺乏從0到1的創新
現在,輿論經常說,我們現在有很多“偽創新”,就是搞一些噱頭,玩一些概念,對產品的使用,沒什么實際影響。
這個問題得更細致地分析。
中國有很多實用新型的創新,但這不是從0到1的創新。
美國多是從0到1的原創發明,我們往往是從1到100做的比較好,就是在生產中,不斷地改良,不斷地迭代進化。這是我們的一種比較優勢,盡管沒有從0到1那么高價值,但仍值得鼓勵,說它是“偽創新”,有點刻薄。
但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是,加大基礎研究,努力在0到1之間實現突破。
3. “工匠人才”的缺乏
中國制造一直處在低水平競爭維度,實際上跟“工匠人才”的缺乏密切相關。
前幾天,我跟一個口罩廠的朋友訪談,他說:“做防護口罩需要熔噴布,而高端的熔噴布基本都在韓國?!蔽覇査骸案叨撕筒桓叨说膮^別在哪?”他說:“熔噴布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序叫駐極,就是讓熔噴布帶上凈電荷,帶電前和帶電后,口罩對病毒的吸附能力能差出一倍多,所以駐極工藝對于熔噴布的品質十分關鍵。而韓國做出的熔噴布,凈電荷的存留時間比中國的高出一個數量級?!?br />
我很吃驚,問他,這是因為設備的差異嗎?他說,不是,設備都是一樣的,關鍵在于工人的手藝。一樣的設備,不一樣的手藝,做出來的東西是不同的。
所以說,“工匠人才”十分重要。這就好比新東方廚師學校畢業的人,同樣的照著菜譜炒菜,味道是不一樣的。這背后的區別,就叫“手藝”。
這種“手藝”,學校是教不了的,得靠長時間的積累和悟性。我在《溢出》一書中,把這個稱為“隱性知識”。
中國制造距離高端制造,很多時候,不在于設備和技術,就是缺的這種“隱性知識”。要培養這個,沒有別的辦法,需要穩定的“工匠人才”隊伍,以及足夠多的制造產業和長時間積累。日韓,都是這么過來的。
對中國制造走出困境的4點建議
中國距離制造強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要想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不能依靠炒房地產、炒金融、吹IT泡沫,而是需要務實精神,通過腳踏實地、培養扎實的實業做支撐。
對此,我有4點建議:
1. 讓人口紅利,轉換為制度紅利
在中國制造這個操作系統里,產業鏈是比較健全的,以前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但這些都會隨著市場自動校正。
現在主要問題是,很多地方不應該有的稅費,加重了負擔,導致產業鏈效率低下。還有就是,一些地方盲目地招商引資,導致產業沖突,效率低下。
所以,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是進一步“放水養魚”,完善制度優勢,讓制度紅利承接人口紅利,繼續走下去。
2. 努力提升“中國制造”品質
今天我們看“日本制造”“德國制造”成了一種信仰。去日本搶馬桶蓋,去德國買高端機床。實際上,一百多年前,“Made in Germany”原來是一種恥辱的代名詞,因為英國產品質量好,德國的產品差勁,為了防止以次充好,英國要求從德國進口的所有貨物上,都要標注“Made in Germany”。
后來德國下大力氣,提升產品品質,才逐漸取代了英國貨。日本也是一樣,“日本制造”曾經也是低廉產品的代名詞。從低端到高端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國家付出更多努力,下大力氣完善市場標準,嚴格質量規范。
現在95后,00后,越來越喜歡國潮,這也代表國貨的崛起。但還不夠,需要更多的高端產業崛起。
3. 建立非政府主導的自治協會
工匠的匱乏,跟行業自治緊密相關。
要有大量“工匠人才”,就必須有好的評價體系,才能鼓勵更多地技術工人愿意沉下心來,努力的鉆研,經過10年、20年,最終成為真正高手。
這就需要社會上有成熟的行業自治協會。造假牟利這事,人性都一樣,老美也一樣。但是他們玩一次被逮著了,就再也沒機會玩了。在中國這邊,往往改換頭面還能接著玩。原因就在于有無行業自治。
舉個現實的例子:為什么中國醫患矛盾這么多,而美國卻很少呢?這主要是因為美國醫師協會發達。
實際上,醫生跟患者之間有“知識壁壘”,這個鴻溝哪個國家都一樣。病人無法判斷,你究竟是基于專業知識做出的診斷,還是基于私心,想多開藥物呢?
西方國家的解決方案是,有很多醫師協會。病人跟醫生之間,有很多知識差距,但是醫生之間沒有,醫生之間知識都是透明的,都是懂行的。
民間很多協會自發成立,受到認可的醫生,加入協會。如果醫生違反職業道德,踢出協會。這樣,人們不需要判斷醫生的專業水平,就看是不是屬于哪個協會就可以了。
這樣就建立了信任機制,化解了醫患矛盾。而加入協會的優質醫生,也能夠因為信任多賺錢。
這里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這個協會必須是行業自治的,不能是官方和政府主導的。因為一旦是政府主導,民眾就會懷疑,入會的醫生,是否會有跟官員的私人關聯存在,協會的公信力就大大下降。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國家即使出于好心,也不知道怎么去激勵這些工匠,很容易外行領導內行。但是內行的人是懂的,所以需要自治。
這個道理,對于制造業也是一樣的。
4. 保中小企業,就是保我們自己的未來
疫情很可能長期持續,但無論如何,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當下,直面的現實是,很多中小企業熬不住了,但中小企業解決了國內80%的就業,是就業的主力軍。
再加上今年以來,受疫情壓力,很多企業縮招,甚至裁員。
而且,無數中小企業,構建了中國制造的產業鏈。如果這一輪中小企業無法保住,很可能會動搖整體中國制造的根基。這種影響,就不可估量了。
所以,要從國家層面保護中小企業,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欄目介紹
▼
早安·八點問候
聊城市攝影師俱樂部
聊城市調酒師培訓中心
晚安·八點資訊
跟著「我們」? 去旅行
http://195ca.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730.html
「我們」? 品牌

「我們」? 商會丨俱樂部丨實業公司
http://195ca.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949.html
地址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興華東路7號
山東聊城光岳路華勝-奔馳寶馬奧迪專修店
電話
點擊電話 直接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