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大廈(德語:?Reichstagsgeb?ude),簡稱國會大廈;官方名稱為“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德語: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aude)是位于德國首都柏林中心區蒂爾加藤區的一座建筑。
線路分類: [城市風光]
景點地點: 國際 中歐 德國
本站推薦:
中文名德國國會大廈外文名Reichstagsgeb?ude別 名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市 鎮柏林國 家德國地理坐標52.518614°N 13.375162°E起造日期1884年6月9日竣工日期1894年12月5日翻新日期1961-1964年,1992年設計師保羅·瓦洛特。
歷史
德國國會大廈位于柏林市中心,體現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種建筑風格,是德國統一的象征。由于當時威廉二世的反對,建筑上的銘文“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鑲上的。德國國會大廈現不僅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其屋頂的穹形圓頂也是最受歡迎的游覽圣地。它不斷更新的歷史映射著自十九世紀以來德國歷史的各個側面。德國統一后,歷時十二年的重建計劃已經改變了德國首都的面貌。這里一度是歐洲分裂的象征,現則是大陸東西兩側的效仿聚會之地。在這個歷史悠久卻又現代化的城市里,玻璃與鋼鐵摻雜在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建筑風格中。
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建于1884年,由德國建筑師保羅·瓦洛特設計,采用古典主義風格,最初為德意志帝國的議會。1918年11月9日,議員菲利普·沙伊德曼通過國會大廈的窗口宣告共和國的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廈失火,部分建筑被毀,失火原因不明。“國會縱火案”成為納粹統治者迫害政界反對派人士的借口。二戰中,大廈遭到嚴重毀壞。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屋頂,宣布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61至1971年間,大廈按保羅·鮑姆加藤的設計方案重建。重建的國會大廈對建筑進行了簡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廈圓頂部分。這座曾位于柏林墻邊界上的大廈內曾辦有“德國歷史問答”展覽。該展覽遷至德國大教堂中。兩德統一之后,德國聯邦議會決定重新遷入國會大廈。1990年10月3日德國人民在國會大廈前慶祝了國家的重新統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屆全德聯邦議會確定柏林為統一德國的首都,國會大廈則被定為德國聯邦議院所在地。1994年至1999年,諾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廈最初的規模為藍本設計,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新修建,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議會辦公大樓,新建的穹形圓頂供人游覽。1994年修復工程開始之前,國會大廈曾成為全歐洲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德國聯邦議院于1998年底遷入國會大廈,1999年在此選舉下一任聯邦總統。現曾讓人爭議一時的穹形圓頂已成為柏林城的新標志。
艱難落成
國會大廈是在1871年德法戰爭中打敗法國之后決定興建的。正像日后德國坎坷崎嶇的國運一樣,大廈從選址,征集設計方案,直到落成,過程長達20余年。光是設計方案的確定就歷時10年,最后于1882年選中法蘭克福的建筑師保爾·瓦洛特的新巴羅克———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風格的設計方案。當時的宰相俾斯麥和威廉皇帝從心里不喜歡什么國會來牽制他們的權力。俾斯麥曾在選址的爭論中提出把國會大廈建在總理府的邊上,而威廉皇帝據說也對國會大廈的尖頂高于他的宮殿尖頂十分不悅。1894年12月5日,國會大廈經過10年的修建舉行落成典禮,威廉二世皇帝親臨致詞。就在他的馬車隊浩浩蕩蕩地穿過“菩提樹下大街”來到國會大廈門前時,前導隊中有三匹馬突然受驚,身著鎧甲的騎士跌下馬來。當20年后德國參加了爭奪歐洲霸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并且戰敗之時,人們似乎恍然大悟:國會大廈落成典禮的驚馬事故原來就是不祥之兆。落成典禮舉行完沒幾天,威廉二世就抨擊它為“帝國猴子大廈”。
二戰風云
二戰開始后,國會大廈被希特勒當作軍事工事,四個角樓中有兩座被改建成高射炮掩體。大廈的窗戶被砌死,整個變成一座大碉堡,地下室充作戰地醫院。由于當年的國會縱火案是希特勒罪惡統治開始的象征,因此,蘇聯紅軍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也將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作為最后戰勝希特勒的象征。為奪取國會大廈,紅軍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勝利后的紅軍將士在國會大廈內的石墻上刻下不少留言,成為一份珍貴的歷史見證。德國統一后聯邦議院決定把國會大廈重新作為議會所在地時,人們曾對是否保留這些形形色色的留言進行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后決定全部保留并拍照作為資料永久保存。
柏林戰役
1945年4月30日下午2時半,紅軍戰士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就在此刻,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罪惡一生。希特勒死后,德軍沒有馬上投降,爭奪國會大廈的戰斗依然在進行。5月1日,蘇軍向柏林市中心的德軍最后據點發起攻擊,先后攻下了德國空軍大廈、秘密警察總部大廈。直到5月2日下午3時,德軍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率殘部投降。5月8日,德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
恢復建造
1999年4月19日德國聯邦議院正式遷入修復翻建過的國會大廈,國會大廈重新回到德國政治生活的中心。英國著名建筑師諾曼·福斯特先后設計了27個草圖,終于給頭禿了幾十年的國會大廈重新扣上了一個以鋼為骨架,以玻璃為幕墻的圓頂。這個被人戲稱為“英國雞蛋”的圓頂造型簡潔有力,體現著當代建筑美學的風格,又是一件技術上的杰作。從其頂端懸下一支漏斗狀的柱子,下面就是議會全體會議大廳。“漏斗”上鑲嵌著360塊活動鏡面,把陽光折射進議會大廳,從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同時,又為了不讓直射的陽光晃眼,在玻璃圓頂的內側安裝了可移動的鋁網,由電子計算機按照太陽的運動自動調控位置,其能源來自于國會大廈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
建造裝飾
外形
1888年建造中的國會大廈在工程期間尤其是拱頂造成了特別的困難。由于不同的要求瓦洛特不得不將它從本來計劃的中心大會場的上方移向西邊的入口上方。按照這個計劃工程開始,但是隨著工程的進展建筑師越來越堅信這個被迫的更改必須還原。經過極其困難的討論他終于獲得了還原的批準。但是此時大會場的支持墻已經完成,根據所有的計算它們不夠強來支撐計劃中的石拱頂。1889年被授命解決這個問題的建筑工程師赫爾曼·齊默曼才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他將拱頂的高度從85米降低為約75米,此外他建議使用一個比較輕的,對于當時的技術而言相當難的鋼和玻璃拱頂。這樣產生的拱頂為大會場提供自然光,為議會大廈提供了一個莊嚴的頂,同時也是德國工程師技術的一個典范。
1894年12月5日拱頂石被納入。這次慶典也主要是一次軍事慶典。瓦洛特帶領皇帝和皇后參觀新建筑。在公眾場合威廉二世滿口挎揚。總建筑費用為2400萬馬克。這筆錢主要是通過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戰爭賠款支付的。
內部設施
大多數房間,包括大會議廳,是用木板覆蓋的,櫟木、白蠟木、漂白的松木和熱帶木材。使用木材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提高聲響效果,此外木材比石材要便宜。除此之外還有風格問題。瓦洛特主要是按照德國16和17世紀文藝復興風格來設計內部裝潢和家具的。木材覆蓋的墻壁以及木材的裝飾,比如門上方的扇形的三角裝飾,或者方尖塔裝飾、雕刻的立柱和欄桿以及比喻的人形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官方建筑,比如富有城市的市政大廈,中非常常見,因此也被用來裝飾國會大廈。這個非常精心的裝飾往往被參觀者看作是典型的德國式,因此也在這里被使用。與此相反的則是國會大廈的外形,它雖然有一些德國式的風格但是總體上的印象則是當時非常普及的“國際新文藝復興式”。
圖像裝飾
瓦洛特于1899年赴德雷斯頓任教授,但是直到1912年他逝世依然不時因為國會大廈的裝修問題而從事顧問職務。
藝術作品
國會大廈中所有藝術品的收購價值為八百萬馬克,這與法律規定的公共建筑中為藝術作品出的錢的比例相應。每個藝術品的價值沒有被一一公開。
相關
西陽臺
西陽臺位于大廈西側大門的右側(北方)。1918年11月9日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議會主席菲利浦·謝德曼在第二個西陽臺上宣布“德意志共和國”成立。今天這里有一塊牌子紀念這個時間。關于他當時的演講今天有多個不同的版本流傳下來。1928年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他的演講是這樣的:“工人和士兵們!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戰爭的四年是可怕的。犧牲是恐怖的,人民不得不喪失財產和鮮血。倒霉的戰爭結束了。殘殺結束了。戰爭的后果,我們還將多年肩負艱苦和悲慘。我們要團結,誠懇和擁有責任感!舊的,陳腐的,崩潰了。新的萬歲!德意志共和國萬歲!”幾個小時后卡爾·李卜克內西在王城宮邸宣布“自由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
地下通道
兩德合并后在改建時發現了一個有暖氣管的地道。它將國會大廈與國會主席宮連在一起,今天這個宮內是德國議會協會。有人懷疑1933年2月沖鋒隊成員使用這個地道進入和退出國會大廈放火。但是這個懷疑沒有證明。
聯邦鷹
諾爾曼·福斯特設計了多個大會場的新的聯邦鷹。福斯特希望這只鷹瘦一點。但是議員們決定采納原來路德維希·吉斯為波恩的議會設計的胖鷹(外號為“胖母雞”),只是把它放大些。福斯特則決定塑造鷹的背面。因此新的鷹是兩面都有的。福斯特設計的新鷹比老鷹大約三分之一,重約2.5噸。
希特勒
與一般的意見不同的是阿道夫·希特勒從來沒有在國會大廈內發言。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希特勒從未是國會議員。1933年1月30日帝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帝國總理。兩天后第七屆國會就被總統解散了。新國會于1933年3月21日召開,但是此時國會大廈已經被焚,國會轉移,希特勒是在國會轉移后的會址講的話。
反恐
自德國媒體近日披露“基地組織”正在策劃對柏林市中心的國會大廈發動恐怖襲擊后,德國議會于當地時間2010年11月22日發表聲明,從即日起暫停散客對國會大廈玻璃穹頂的參觀活動。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柏林內政廳當天也表示,已加大對聯邦國會大廈的安保力度,并在其周圍增派了60名警員巡邏。聯邦國會大廈也稱“帝國大廈”,不僅是德國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其屋頂的穹形圓頂也是最受游客歡迎的旅游勝地。
掠奪畫作
德國猶太人中央辦公廳呼吁聯邦議院公布國會藝術藏品清單。